當動物溝通師失靈 西薩看出了女主人Susan Hill只在意自己是否果斷堅決(assertive),想用念力控制狗,她忽視了冷靜的影響力。而且西薩也發覺了裘蒂只是警戒,牠並不焦慮,真正焦慮的是第一隻狗宙斯。宙斯有過多的精力,一直想找其他狗,發洩掉牠過多的精力,才能對治牠的焦慮不安。裘蒂只是容易受宙斯的影響,宙斯安穩了,裘蒂也就放鬆了,問題在宙斯。 閱讀更多
漢文化的緊箍咒 母親面對家產繼承問題,我很佩服她超然大器,對於錢財看得很透。她一輩子像男人一樣工作,一樣下田,一樣到工廠上班,一樣養家,對自己能夠工作,能夠賺錢,能夠勞動,都很欣慰,開心自己不必靠男人生活,自己是獨立的個體,在鄉下比其他女人還要有能力,這個能力讓她很得意。這是我從母親身上繼承的、這輩子最大的財富,也是母親送給我最好的禮物。 閱讀更多
親緣完勝血緣? 電影《我的意外爸爸》日文原名為《そして父になる》,原意是:「如是成為父親」。電影英文片譯名是《Like Father, Like Son》,中國譯為《如父如子》,香港譯為《誰調換了我的父親》,或許在探問「什麼才是父親?」史帝夫‧賈伯斯兩歲時生母就送給人領養,之後只認養父不認生父,教養真的比血緣重要太多。賈伯斯23歲時與女友「意外」生下Lisa,因與女友常爭執得不可開交而不肯承認自己是父親,直到Lisa 9歲時經由姑姑(賈伯斯妹妹)Mona的協助,或許也因Lisa一直沒有養父,父女才真正團圓,血緣此時有了特定的連結。 閱讀更多
那一年媽媽三歲 我想像著那個讓媽媽記憶深刻的夜晚:幼幼的身軀,小小的步伐,她堅持不要抱不要背,她要「自己走」,走在暗暗長長的山路。總覺得這是媽媽生命啟蒙之一,媽媽的「獨立」體驗是從「自己走」開始,雖然她是一個人摸索著長大,我相信,她的心印著自然天地。 閱讀更多
協力車像風一樣飛起來 我很由衷與他們分享,讓惟毅拿到駕照後,很有信心快速上路。其實,背後最大的推手是修行上的導師,他一再開示:關係是幫助彼此建立信心,是榮耀彼此、分享喜樂,不是綁架對方,愛是讓對方更獨立、更自由、更不依賴。父母要幫助孩子也能力得到他想要的,相信因緣,要深心信解,對生命要有信心,要學習放下,放心,要愛而無礙,相信對方會照顧好自己…..讓我學習放下, 閱讀更多
德蕾莎修女《懺悔錄》 她把人分成施捨者與被施捨者,卻從不質疑世界上為什麼製造出那麼多「被施捨者」。為什麼「最大的貧窮是不被需要、沒有愛和不被關心」,而不是「給不出愛給不出公義」,前者可以滿足自己給得起的高貴,後者可能喚醒給不出的恐懼。 閱讀更多
身體是怎麼呼吸的 很輕鬆地頂著,順著中心線,感覺會陰,感覺從百會到會陰的呼吸,很自然的呼吸,感覺每一口呼吸的起落,呼吸量慢慢飽滿完全,感覺著呼吸的初中後,很清新地感覺著,幾個呼吸後,呼吸量頓減,只剩下鼻頭涼涼的氣息,輕輕地感覺通體的清涼,一股歡喜從心窩湧現,忍不住笑開,感覺這股膨脹的力量向四周散去,再收攝回鼻頭,感覺著綿長的氣息,一呼一吸,很飽滿的感謝。 閱讀更多
躲在暗處的羞辱 記得Rita F. Pierson有一場TED演講。她說,課堂上「教與學的關係」是兒童學習的關鍵,Kids Don't Learn from People They Don't Like. 院長也說,人是感情的動物,因為感動而流動,嚮往深情的美,是生命最大的驅動力。厭嫌只會助長逃避,不利於學習。感恩有法,讓我從一個不自然、扭曲變形、不像人的人,開始找回人的路。 閱讀更多
呼吸怎麼那麼短 如某種蝴蝶,很漂亮,但為了怕被吃掉,就要吃毒草,但因此也很短命。好比兩個人對話,通常一開始是怕受傷,自我保護,之後怕對方先出手,就先發制人,態勢上變得要攻擊、刺傷、發洩、擊垮對方,從而失去了拉近距離、理解彼此的機會。人際衝突、世間戰爭,不都是同一個反應模式? 閱讀更多
讀懂身體奧秘 上座的功德,是讓呼吸讓身體自己在調,只要管好姿勢,管好呼吸就好,其它交給身體,信任它的智慧。這時也才懂得身體不是我,不是我的,它是由六大聚合,因緣變化,身體的奇妙與奧祕真的很有趣,感覺著第一次有些讀懂身體奧秘,與學法修行事怎麼一回事的興奮。 閱讀更多
「虧欠感」不會更幸福 當誠實面對自己,我們其實都知道:「虧欠感」不會幫助任何人更幸福,「虧欠感」只會耽誤彼此的人生。我們都曾經是「虧欠感」的受害者和加害者,我們親身體驗過。我們一定要告訴下一代,每個人的快樂和痛苦都不是「來自於」別人,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苦樂負完全的責任。 閱讀更多
鼾聲好有韻律 三昧智的禪修與其他道場最大不同,是為最深的情最深的愛,為一大事因緣而來,又說禪修有不得力,就是情感不足,不夠深…..最深的情與最深的愛,我在三昧智體會最深刻,從院長到學員都對世間展現無限的深情與愛,讓我最感動也最嚮往。 閱讀更多
楊姬銀的媽媽經 女兒不會要媽媽老是犧牲自己、為家人而活。女兒最承擔不起的是母親為她擔憂的重量。 女兒真正想要母親理解的是「請不要擔心!就放我一個人吧!」。 女兒真正想要呼喚母親的是「請讓我過自己的人生吧!」「媽媽,請您好好過自己的人生吧!」 閱讀更多
懂愛比有對象重要 相容性不是愛的先決條件,反而是愛的一種成就(Compatibility is an achievement of love; it must not be its precondition)。要真正去愛一個人所需要的人格成熟度,其實適用於愛任何一個人,當你越懂愛,你愛的對象就不再那麼重要了,你愛的是全世界。 閱讀更多
舞者用全身細胞說話 一個好的舞者,對身體肌肉的鬆緊、動作的節奏、還有周圍的空間,都非常精準敏感。所以,跳舞的訓練不是只有在舞蹈教室裡,平常的說話,就是在訓練了。舞者,是用全身的每個細胞在說話! 閱讀更多
「無所求」沒有工具性 「無所求」沒有工具性(instrumental),是看到對方的「有」,不是看到對方的「沒有」(例如認定對方疏懶被動)。只是很主動地想辦法去引導對方,過程沒有壓迫強求,對於結果如何,更沒有抗拒或抓取。正因為無所求,才會尊重對方的主體性,不被自己的偏見、好惡所蒙蔽,才能有靈感說出對彼此有幫助的話。 閱讀更多
愛犬小熊的臨終關懷 今天真的很難過,也哭了很久,想到六祖惠能說過,我們不是沒有喜怒哀樂的情緒,而是完全的入流。照三昧智的表達,喜怒哀樂也是完全的收縮,完全的膨脹啊。所以我覺得今天的愛別離,我也能體會到當年那個死了老婆還擊瓦高歌的人的心情了。 閱讀更多
怎麼會怕鬼呢? 任何卡住的起心動念只要它沒有經過全身就會壓抑變成潛意識,久而久之就會變成身體上的小鬼,就是我們所謂的「陰氣」,我們說這個人陰氣重就是身體有很多的東西卡住了。當你發現這個恐懼鬼藏匿的地方,竟然是在你身體的某一個地方的時候,它就晾開了,無所遁形了... 閱讀更多
耶穌討厭宗教? 耶穌不是真的討厭宗教,而是討厭早已落後於聯合國人權兩公約的宗教,真正的宗教,應該要比自由平等博愛的普世價值更深刻有力,但現世的宗教要你只顧好自己精神生活的乾淨,要你對世間不公不義視若無睹...和耶穌的愛相去甚遠! 閱讀更多
因為隔離,我們沒有往來 種族隔離、男女隔離、貧富隔離、主奴隔離,在歷史上都曾被認為天經地義,隔離就像成見、就像負壓病房隔離,只有隔離才能杜絕誘惑與看不順眼。我們的文明因為資源不平等,城鄉差距,人與人之間仍然保有各種面向與層次的隔離,或隱或顯。因為隔離,我們互相沒有往來;因為隔離,我們感覺相對的安全。 閱讀更多
強迫症,偷走了他的注意力 用「我」去面對,根本承擔不起壓力。苦不堪言,你的「我」只好破掉!變「緣起」。你不過是緣起的一個波浪,是世間苦的波浪,「我」只是世間不可意的連動震盪,作受同體。唯一能做的,就是看到貪瞋痴是不可承受的重而放下。唯一能給的,只有慈悲喜捨。 閱讀更多
從根本搶救起 教育要從小做起,教每個人對他者的痛苦很有感覺,有感覺才會有感情,很深情才能很感動,很容易感動才會很有流動的美感,生命是美感在驅動。宗教行者面對劇烈變動的年代,心還是安靜的,看清楚事情的源頭,用上萬年的眼光來看生物演變看世道起伏,知道只有人心才是最根本的,找到心找到信心,活出公民意識,民主不再被綁架,因為無知無明與懈怠,才讓不喜歡的人搶走我們的決定權,活出自己的主體性主動性,我們沒有抱怨的權利,只有從根本搶救起,這是唯一的路也是最踏實的路。 閱讀更多
二伯母走了 想到這些生命中的女性長輩,他們雖然走了,卻永遠活在我的記憶裡,我身上多多少少也承襲著他們的優點。「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宿昔。」每一個人在世間,都是想要展現他的最真最善最美,而這些美麗的身影,就像真愛一般,會永遠留傳下去。 閱讀更多
「異端 」是濫用權威的誣控 「異端 (Heresy)」是個很可怕的名稱,在黑暗時期如果你的信仰不附合當時的基督教教條,被控告為「異端」或「褻瀆神靈 (Blasphemy)」,結果會喪失生命,因為這是教會控制人民思想與信仰的手段。15世紀著名的法國鄉村女孩貞德 (Jeanne d’Arc) 勇敢率兵打敗英兵的侵略,可是後來被教會人士誣告為「異端」,結果被活活燒死。 閱讀更多
聚不聚的抉擇 生命需要準備,需要待命,「在一起是為了不在一起(的時候也能夠很放心,以彼此為榮),不在一起是為了在一起(的時候有更多的喜樂能夠跟彼此分享)。」但我們通常都花太多時間在一起,太少時間準備。 閱讀更多
「愛而有礙」的痛 主動就是在關係中,不只是考慮自己的最好,也去考慮什麼是對方的最好,願意呼喚對方的最好,同時也嚮往自己的最好,尊重雙方的主體性,在關係中激盪彼此的更好。我相信,從今而後我願「無礙的愛自己」;也願在關係中,對準「主動」;不把對方看成器量狹小、脆弱、少信的被動客體。 閱讀更多
到位的主動 不小看自己,不小看對方,這就是主動。我們一定要看到每個人的主體性,才有可能走出對立,關係才有可能到位。「主動是要懂人家的最好,要尋伺對方的最好,落點一定要落在對方的最好。」如果不是這樣,關係不可能到位,生命也不可能到位! 閱讀更多
姪子的照見很真實 感覺姪子的照見很有趣,也很真實,很發人深省。我於是又問:你認為人是萬物之靈,還是人不過就是動物的一種?遺傳的因子勝過後天人為可以改變的?這個嘛…他猶豫很久,最後的結論是「人的慣性與遺傳因子,是很難扭轉的,像把拔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閱讀更多
只怕失真不由衷 我與家人之間,還是沒跳脫很傳統方式連結,今天我終於理會也看到自己像個傀儡在配合演出,對待式的人際關係與世間思維,讓身心很不享受,我不再是過去的我了,我要尊重自己的感受與需要的空間。自由就是由自:由衷做自己。不怕失去自他,只怕失真不由衷。活了50年,才開始懂什麼是自由。 閱讀更多
在關係中激盪更好的你我 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都是在教我們競爭,好像所有的關係都必然是對立,對你好就對我不好,這種暗中彼此較勁又不敢坦承說出感受、直心面對的風氣,讓我們很難有真正的朋友,讓我們很容易在人群中感覺到疏離、孤立。為什麼不能夠既競爭又合作?為什麼不能我們一起好?何不在關係中激盪更好的你跟我! 閱讀更多
婆婆的咒語 「缺失讓自己收縮」不再只是平常的一句話,彷彿變成語碼,一下跑出過去許多收縮不良的畫面,活生生不可思議的畫面,凍結不知所措的情境壓縮在這裡面,耳邊依稀聽見「你怎麼這樣子呢?」、「你犯了這麼嚴重錯誤」、「你好自私喔」、「你這麼不聽話」、「沒有你說話的份」「你不可以」、「你不是男生」、「你最好明白自己的身分」、「你不要癡心妄想」、「如果阿邦有怎樣,你要負責 閱讀更多
經行聽四位男高音 身體也像樂器,不同的聲音出現,共振的部位不同,感受也不同,甚至引起的漣漪也不同,這是過去無法分別釐清的,我與小兒子分享,呼喚他用身體當作大耳朵,這會讓我們聽到弦外之音,以及聲音之外沒有表達出來的情感喔! 閱讀更多
學習勇敢表達 從承認自己對對方的愛不是真正的愛開始,從互相承認開始,然後我們一起來追求真正的愛。問這個問題不是來標榜自己已經是,而是用來呼喚我真正的要,誠實告訴對方我要的是這個,其他我都不要...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