鼾聲好有韻律 三昧智的禪修與其他道場最大不同,是為最深的情最深的愛,為一大事因緣而來,又說禪修有不得力,就是情感不足,不夠深…..最深的情與最深的愛,我在三昧智體會最深刻,從院長到學員都對世間展現無限的深情與愛,讓我最感動也最嚮往。 閱讀更多
楊姬銀的媽媽經 女兒不會要媽媽老是犧牲自己、為家人而活。女兒最承擔不起的是母親為她擔憂的重量。 女兒真正想要母親理解的是「請不要擔心!就放我一個人吧!」。 女兒真正想要呼喚母親的是「請讓我過自己的人生吧!」「媽媽,請您好好過自己的人生吧!」 閱讀更多
懂愛比有對象重要 相容性不是愛的先決條件,反而是愛的一種成就(Compatibility is an achievement of love; it must not be its precondition)。要真正去愛一個人所需要的人格成熟度,其實適用於愛任何一個人,當你越懂愛,你愛的對象就不再那麼重要了,你愛的是全世界。 閱讀更多
舞者用全身細胞說話 一個好的舞者,對身體肌肉的鬆緊、動作的節奏、還有周圍的空間,都非常精準敏感。所以,跳舞的訓練不是只有在舞蹈教室裡,平常的說話,就是在訓練了。舞者,是用全身的每個細胞在說話! 閱讀更多
「無所求」沒有工具性 「無所求」沒有工具性(instrumental),是看到對方的「有」,不是看到對方的「沒有」(例如認定對方疏懶被動)。只是很主動地想辦法去引導對方,過程沒有壓迫強求,對於結果如何,更沒有抗拒或抓取。正因為無所求,才會尊重對方的主體性,不被自己的偏見、好惡所蒙蔽,才能有靈感說出對彼此有幫助的話。 閱讀更多
愛犬小熊的臨終關懷 今天真的很難過,也哭了很久,想到六祖惠能說過,我們不是沒有喜怒哀樂的情緒,而是完全的入流。照三昧智的表達,喜怒哀樂也是完全的收縮,完全的膨脹啊。所以我覺得今天的愛別離,我也能體會到當年那個死了老婆還擊瓦高歌的人的心情了。 閱讀更多
怎麼會怕鬼呢? 任何卡住的起心動念只要它沒有經過全身就會壓抑變成潛意識,久而久之就會變成身體上的小鬼,就是我們所謂的「陰氣」,我們說這個人陰氣重就是身體有很多的東西卡住了。當你發現這個恐懼鬼藏匿的地方,竟然是在你身體的某一個地方的時候,它就晾開了,無所遁形了... 閱讀更多
耶穌討厭宗教? 耶穌不是真的討厭宗教,而是討厭早已落後於聯合國人權兩公約的宗教,真正的宗教,應該要比自由平等博愛的普世價值更深刻有力,但現世的宗教要你只顧好自己精神生活的乾淨,要你對世間不公不義視若無睹...和耶穌的愛相去甚遠! 閱讀更多
因為隔離,我們沒有往來 種族隔離、男女隔離、貧富隔離、主奴隔離,在歷史上都曾被認為天經地義,隔離就像成見、就像負壓病房隔離,只有隔離才能杜絕誘惑與看不順眼。我們的文明因為資源不平等,城鄉差距,人與人之間仍然保有各種面向與層次的隔離,或隱或顯。因為隔離,我們互相沒有往來;因為隔離,我們感覺相對的安全。 閱讀更多
強迫症,偷走了他的注意力 用「我」去面對,根本承擔不起壓力。苦不堪言,你的「我」只好破掉!變「緣起」。你不過是緣起的一個波浪,是世間苦的波浪,「我」只是世間不可意的連動震盪,作受同體。唯一能做的,就是看到貪瞋痴是不可承受的重而放下。唯一能給的,只有慈悲喜捨。 閱讀更多
從根本搶救起 教育要從小做起,教每個人對他者的痛苦很有感覺,有感覺才會有感情,很深情才能很感動,很容易感動才會很有流動的美感,生命是美感在驅動。宗教行者面對劇烈變動的年代,心還是安靜的,看清楚事情的源頭,用上萬年的眼光來看生物演變看世道起伏,知道只有人心才是最根本的,找到心找到信心,活出公民意識,民主不再被綁架,因為無知無明與懈怠,才讓不喜歡的人搶走我們的決定權,活出自己的主體性主動性,我們沒有抱怨的權利,只有從根本搶救起,這是唯一的路也是最踏實的路。 閱讀更多
二伯母走了 想到這些生命中的女性長輩,他們雖然走了,卻永遠活在我的記憶裡,我身上多多少少也承襲著他們的優點。「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宿昔。」每一個人在世間,都是想要展現他的最真最善最美,而這些美麗的身影,就像真愛一般,會永遠留傳下去。 閱讀更多
「異端 」是濫用權威的誣控 「異端 (Heresy)」是個很可怕的名稱,在黑暗時期如果你的信仰不附合當時的基督教教條,被控告為「異端」或「褻瀆神靈 (Blasphemy)」,結果會喪失生命,因為這是教會控制人民思想與信仰的手段。15世紀著名的法國鄉村女孩貞德 (Jeanne d’Arc) 勇敢率兵打敗英兵的侵略,可是後來被教會人士誣告為「異端」,結果被活活燒死。 閱讀更多
聚不聚的抉擇 生命需要準備,需要待命,「在一起是為了不在一起(的時候也能夠很放心,以彼此為榮),不在一起是為了在一起(的時候有更多的喜樂能夠跟彼此分享)。」但我們通常都花太多時間在一起,太少時間準備。 閱讀更多
「愛而有礙」的痛 主動就是在關係中,不只是考慮自己的最好,也去考慮什麼是對方的最好,願意呼喚對方的最好,同時也嚮往自己的最好,尊重雙方的主體性,在關係中激盪彼此的更好。我相信,從今而後我願「無礙的愛自己」;也願在關係中,對準「主動」;不把對方看成器量狹小、脆弱、少信的被動客體。 閱讀更多
到位的主動 不小看自己,不小看對方,這就是主動。我們一定要看到每個人的主體性,才有可能走出對立,關係才有可能到位。「主動是要懂人家的最好,要尋伺對方的最好,落點一定要落在對方的最好。」如果不是這樣,關係不可能到位,生命也不可能到位! 閱讀更多
姪子的照見很真實 感覺姪子的照見很有趣,也很真實,很發人深省。我於是又問:你認為人是萬物之靈,還是人不過就是動物的一種?遺傳的因子勝過後天人為可以改變的?這個嘛…他猶豫很久,最後的結論是「人的慣性與遺傳因子,是很難扭轉的,像把拔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閱讀更多
只怕失真不由衷 我與家人之間,還是沒跳脫很傳統方式連結,今天我終於理會也看到自己像個傀儡在配合演出,對待式的人際關係與世間思維,讓身心很不享受,我不再是過去的我了,我要尊重自己的感受與需要的空間。自由就是由自:由衷做自己。不怕失去自他,只怕失真不由衷。活了50年,才開始懂什麼是自由。 閱讀更多
在關係中激盪更好的你我 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都是在教我們競爭,好像所有的關係都必然是對立,對你好就對我不好,這種暗中彼此較勁又不敢坦承說出感受、直心面對的風氣,讓我們很難有真正的朋友,讓我們很容易在人群中感覺到疏離、孤立。為什麼不能夠既競爭又合作?為什麼不能我們一起好?何不在關係中激盪更好的你跟我! 閱讀更多
婆婆的咒語 「缺失讓自己收縮」不再只是平常的一句話,彷彿變成語碼,一下跑出過去許多收縮不良的畫面,活生生不可思議的畫面,凍結不知所措的情境壓縮在這裡面,耳邊依稀聽見「你怎麼這樣子呢?」、「你犯了這麼嚴重錯誤」、「你好自私喔」、「你這麼不聽話」、「沒有你說話的份」「你不可以」、「你不是男生」、「你最好明白自己的身分」、「你不要癡心妄想」、「如果阿邦有怎樣,你要負責 閱讀更多
經行聽四位男高音 身體也像樂器,不同的聲音出現,共振的部位不同,感受也不同,甚至引起的漣漪也不同,這是過去無法分別釐清的,我與小兒子分享,呼喚他用身體當作大耳朵,這會讓我們聽到弦外之音,以及聲音之外沒有表達出來的情感喔! 閱讀更多
學習勇敢表達 從承認自己對對方的愛不是真正的愛開始,從互相承認開始,然後我們一起來追求真正的愛。問這個問題不是來標榜自己已經是,而是用來呼喚我真正的要,誠實告訴對方我要的是這個,其他我都不要... 閱讀更多
《夏日無事想》的文宣 「試試看有沒有可能」──這幾個字,給予人空間感;「記憶重塑、鏡頭再造」──簡潔,有前衛感;「一個嶄新的靈魂橫空出世」──有布袋戲的戲劇張力;「主動選擇最流動自然的情愫」──如同浪漫的法國電影;每次看到院長修改過的內容,就覺得學習到好多,看到心可以是那樣靈活,不侷限在一種風格或認同中。 閱讀更多
無所求比唸咒有用 我也跟她承認,痛會讓人快速的成長,今天的我必須歸功婆婆那一番話呢,讓我走出傳統媳婦的角色,投入身心靈整合,必須承認全拜婆婆所賜。她的話,瞬間把活在傳統框架的小媳婦殺死了,如果她像一般的婆婆,施以小惠,我一定會像所有的媳婦一樣,會很享受自己的角色與付出的價值與意義,沒完沒了,日子就這樣循環下去了。現在來回顧與檢視,這才是永無出路,更讓人心驚呢! 閱讀更多
病在對別人的苦無感 我就是在這樣的錯誤學校教育觀念下長大的,所以國中時代當班長時,有一次導師請產假,嚴厲的代理導師常不在,要我全權代理他,有一次風紀股長陳屏(後來成了民歌手)帶頭搗蛋,全班玩瘋了,我氣得狐假虎威,祭起老師的教鞭重重地打了他一下。可見我那時受到威權觀念的毒害有多大! 閱讀更多
三個懵懵然 求學時候,「朋友」這個名詞讓我有著隱約的不安,人群裡的我總是僵硬尷尬,不知如何開啟話題輕鬆聊天,我總擔心說話不得體或說錯話,我不知道怎麼交朋友? 我很想要有一門課,這門課是跟我討論怎麼去認識一個人?感情是怎麼回事?或跟我討論什麼是真正的好朋友? 閱讀更多
學生時代的痛 我最大的痛,大概是在親密關係方面,父母不提,學校不教,我唯一記得的就是小學老師說的「男女間的愛情是自私的」,還有國中一位女警來學校教防身術,她說,若遇到歹徒要非禮我們,就先告訴對方:「別心急,這我們每天都在做的啊!」這樣才可以鬆懈對方的警戒心,趁虛而入。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很恐怖,國二,我還沒有學到如何愛護自己的身體,也不懂什麼愛情,什麼是親密關係,但是一位女警說的話,「這我們每天都在做的啊!」卻已經深植我心了! 閱讀更多
電到的感覺 愛情是:我超喜歡跟你在一起,喜歡每天都看到你,永遠不會膩。能否一直都在一起,要看老天。但跟你在一起時,我感到很開心很放心很安心。完全沒有忌妒的感覺。絕對不敢忌妒,因為深知對方是一個主體;忌妒一出現,愛情就受玷污,變質走味。 閱讀更多
生出此情只應天上有 回想自己和男友交往過程中,最快樂的時刻,是當我們一起「生」,不是「生」孩子,而是「生」出我自己一個人沒有辦法生出來的那種幸福、那種感動、那種自由、那種獨立、那種無我,「生」出能讓這個世界更好的想法或行動、一種此情只應天上有的自己和世間。 閱讀更多
卡蜜兒沒完成的愛 雕塑風格刻意擺脫「羅丹」,但真正的獨立是無畏的信心,不怕失去,不怕被比下去,不怕閒言閒語,畫評所寫的應當不是卡蜜兒內心真正所想,分手也不一定是悲劇,作品的標題是《成熟》,或想愛卻愛不到位的《成熟》。 閱讀更多
我是母親愛的化身 「過去可以是我們的父母,未來是我們的子女;過去也可以是我們的子女,未來是我們的父母。當我們在許願的時候,未來就是我們的父母,因我們對未來的「願」會生出我們來」「摩耶夫人是悉達多太子的母親,《華嚴經》記載,摩耶夫人許的願是:「每一個人看到我都看到法!」簡單地說,無論人家怎麼看我,都要讓對方看到法身。」... 閱讀更多
花心有如神住 有一次我正在賞花,小兒子很殺風景的說:「同學在聊天時說,不知道人們為什麼這麼愛看花,花有什麼好看的?不過是植物的生殖器。」不管他同學的話對錯與否,總是有點赤裸裸的,缺少美感,我寧願相信萬物都有深情爛漫的一面,他們在談戀愛,展開美麗的對話,為這世界妝點美麗,生出各種美麗的可能,光是想像這些花花草草的愛情,眼睛也會發亮的!...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