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智學院

三昧智學院

  • 首頁
  • 線上閱覽室
    • 練習心靈體操
    • 聆聽真心之籟
    • 主題影音
    • 深度閱讀
    • 波羅密酷卡
  • 交流園地
    • 院長專欄
    • 共筆部落格
    • 學員見證
    • 青年平台
    • 電子報列表
  • 關於我們
    • 三昧智
    • 見證分享
    • 連絡我們
  • 首頁/
  • 交流園地/
  • 共筆部落格
  • /交流園地

想要了解宗教初心

靜坐前,先跟天地表明,我把自己交出去了,我願意沒有預設立場的,去感覺體內體外的大自然。空,是第一個感覺,然後是地,地的承擔力,想要去感覺地的柔軟時,看見身體從核心開始粉碎,碎成粉末。 生命的無常感,就是從這種感覺開始的,原本習以為常、以為很實在的東西,一夕間地動山搖,再也不能依靠或提供慰藉了。

閱讀更多

皮爾森牧師的包容福音

卡爾頓·皮爾森從小生長在五旬節派(強調住在基督裡的屬靈操練與靈浸的追求)的基督教家庭,因為他的父親和祖父都是牧師,所以他16歲就開始傳道,17歲在他主持聚會的時候,女友突然「著魔」,由於他從小耳濡目染,立刻也念念有詞像道士作法般,花了一個多小時,把「惡靈」從女友體內「驅逐」出來,當時不只他女友,也有其他人應聲倒地,他也成功「驅魔」,自那之後,連續三個晚上,都有類似狀況發生,於是,他成了鎮上的英雄。

閱讀更多

靈魂的嚮往決定性別

宗教的心靈,是天真的,單純的,願意一直去問,終極地問,什麼是做人的尊嚴、做人的本質,永遠不失去對生命本質的真誠。靈魂不受身體束縛,男身女身不足以定義性別,靈魂的嚮往才是定義性別的關鍵。男主外女主內的時候早就過去了,是氣質、能量、需求在決定性別,乾放、坤收,各適其性。

閱讀更多

有空,才能感覺彼此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靈魂的自然,何必害怕或恥於推翻上一刻的自己呢?我的注意力應該要放在推翻帶來的開展和自由,而不是拼命想要控制,逃避好奇,害怕未知。靈,spirit,是不動的無為,是being,是空。魂,identity,是要動的有為,是doing,是不斷在對準和修正的。

閱讀更多

宗教要能與世間交流對話

宗教在意活著的意義,也在意當下能否喜樂,能否流動,感動。當下有能量(energy, vitality),開心才能關心。人性的特質是會感受別人的苦...

閱讀更多

正(sammā)譯成榮耀

榮耀這個字,嚴格說,榮耀,一定是榮耀人靈魂的崇高,之所以會「對(rightful)」,一定是因為榮耀了人性最貴重的元素,關係的初心本質,某個行動莊嚴。...

閱讀更多

一無所有也可以榮耀人性

再多的神蹟,都沒有辦法解決問題。再多的超級小孩,也無法滿足這個社會的饑渴。因為,大部分人只想要消費神蹟,就像我們消費著誇大不實的新聞,把別人的痛苦當成八卦,來宣洩苦悶,滿足某種虛幻的正義感。耶穌說,對不起,我不跟你們玩這種遊戲,我能給的只有我的死亡。因為耶穌若參與了這個給分制度,就會變成這個給分制度的幫兇,等於是認同這個體制對人性尊嚴的扭曲。

閱讀更多

「神」就是流動如如

我們進入森林,其實要不斷照見自己身體上這股流動的生命力,感受每個呼吸與萬事萬物連結,感受不著別人的苦,連結即斷,生命意義消失,只剩麻痺,吸不到氣,呼不出氣。連結不斷,我才吸得到氣,呼得出氣,這樣息息相關的感覺體驗,讓我有種深刻的幸福,讓我自然而然想要好好連結,活得更自然更流動,也幫助每個有緣的人,活得更自然更流動。

閱讀更多

失去童貞的那一年

我們的社會(學校與家教)對性教育的啟蒙太晚,我們從來不教愛與欲的不同,我們的小孩還在相信「性關係等同以身相許」「有了性關係就要從一而終」… 長大後,我開始試著相信世界上有無所求的愛,相信有人可以做到,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我漸漸看見內心的純淨,看見自己有愛的能力。

閱讀更多

聞思要深深受用

在完全收縮完全膨脹中,體驗到的是真心,是金恩博士援引十九世紀廢奴主義牧師西奥多•帕克(Theodore Parker)的:「道德宇宙之弧固長,但最終指向正義。」我們禱告的對象,就是天賦的靈(真心),是生命朝著真善美不斷開展創造的宇宙動力。

閱讀更多

毫無人權觀的台灣動畫

有人認為台灣的原創動畫多半走樸拙風格,較不受到歡迎,我覺得問題在題材與視角,《佛陀教育基金會》製作這部影片,內容以傳統佛教為主,對所謂諸惡莫作的「惡」做了最狹陋庸俗的詮釋,談不殺生不談生態,好像天方夜譚,與現實生活脫節,無法感動人,不可能獲得共鳴。題材要感動人,就要講做人「做不得真」的痛,社會不容許你「做最真的自己」的痛,父權社會不容許每個人更獨立、更自由的痛。

閱讀更多

有「當下」才知怎麼對待

問題是「現在」,現在怎麼對待自己?一定要知道對待自己這個「當下」,才有辦法知道怎麼對待別人、怎麼對待境界。這是立足點,立足點一定要對,才有辦法出發、才有辦法真的行動。只要這個立足點不對,所有的動都是錯的,這叫做「動念即乖」、「開口即錯」。只要這個「當下」不對,就會「動念即乖,開口就錯」,所做所想所說,馬上就有對立……

閱讀更多

教宗方濟各:未來的你

教宗說,他的父親祖父母,都跟義大利人一樣,飄洋過海到阿根廷,跟其他一無所有的人,面臨相同的命運,我很可能就變成今天其中一個被遺棄的人,這就是為什麼我總是捫心自問:為什麼是他們,而不是我?為什麼我們需要彼此?沒有人是座孤島,沒有人是個與他人分割,獨立存在的個體,唯有每個人攜手才能共同建立未來。我們必須將彼此的連結,回歸到健康的狀態。

閱讀更多

別對脆弱無感

布芮尼說:「脆弱是羞恥感和恐懼的核心,是因為追求自我價值的關係,但它顯然也是歡樂、創造力、歸屬感和愛的來源。我有這樣的問題,需要找人幫忙解決。」如果可以完全擁抱脆弱,相信讓我們脆弱的也會讓我們看起來美麗。「內疚和羞恥同樣強大,但前者的影響是積極的,而後者是破壞性的。(Guilt is just as powerful, but its influence is positive, while shame is destructive)」以至情至性的由衷心完全體驗,一切內疚和羞恥,好的壞的,都會溶化成喜樂。

閱讀更多

女性真正渴望的是…

真正的言論自由,是要面對死亡來說話的,妳已經準備好,說不說都要被砍頭,所以,妳會毫無恐懼地說。如果還在想著這樣說會被打圈圈、那樣說會被打叉叉,就不可能毫無恐懼地說話。 言論自由不是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也不是出於恐懼、為了討好、交易、獲得利益、鞏固權力而說,言論自由,是面對死亡毫無恐懼了,所以句句都是臨終之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是對天對地最莊嚴的宣告。

閱讀更多

寵物也有「續命」治療!

整個過程,加上自己Google的資料,發現目前很多的獸醫院開始都有「續命」的治療,這樣的治療,我看來覺得是很痛苦的,以阿心的例子來說: 貓咪血栓症,可能需要開心,之後或許需要截肢,症狀初期可能會有劇痛…都是一些很難過的醫療手法,我們人類現在都開始在往安寧照護的路上走了,為什麼還要讓比我們自然的動物變得不自然?

閱讀更多

包水餃也是修行

像今早在挑撿韭菜中,我端坐正知呼吸的清理,呼吸就進入很有韻律的收縮膨脹中,等停下手中的工作後,身心變得異常平靜,周遭的聲音都變成背景,感覺耳根對聲塵失去了連結,聲音對身心來說,不再有一個刺激一個反應的模式。

閱讀更多

跳痛的聽

傾聽真的很重要,不然就會帶著凸透鏡看世間,越看越花,心更亂!!自己也常是邊聽人說話邊做事或心中想著要做的事,跳痛的聽,往往都是自己身心不清淨,逃避苦!!

閱讀更多

講話為何跳tone

我們每個當下都在對自己說話,都在對世界說話,當我們懂得如何說、如何聽,每個說與聽的流動,都會幫助彼此理清理解,更懂生命。

閱讀更多

三昧智的殊勝

某某人你怎麼知道他是佛陀?很簡單,就從你自己的判斷,他說的話是否對你有很大、很大....天大、地大的啟示?如果沒有,他是佛陀,跟你也沒有關係, ...

閱讀更多

找回無所求的愛

連結上源源不絕的愛,身心無比的流動,說話自然不費力,感覺身心整個都鬆開了,連內分泌都改變了,嘴巴喉嚨間的唾液,甘甘甜甜的,生命中有法真好,像沙漠裡的甘泉,讓枯寂的世界煥然一新。

閱讀更多

學到如何抓小鬼

午後休息時,我與小兒子分享,他現在比較敏感了,會留意自己被什麼抓走,心情被什麼影響,只是不知道方法而已。院長教我們「絲毫不抓取,那就是神。抓取就是妖」這可以隨時檢視自己的念頭、想法,是妖?還是神?被妖抓走,就是失去信心,感覺自己不好,能量低,讓我們鬱鬱寡歡;神就是很享受,很喜歡當下的自己,很快樂。

閱讀更多

只跟自己的過去比

從6歲到17歲經過無數次的失敗的經驗,也經過不少次成功的鍛鍊,這就像是我們的修行,絕對要願意非常謙虛,要不斷地去找到自己的缺點,也就是驗漏,不斷地面對改善,最後才能達到接近完美的境界。像“Mondo”這樣,沒有人是他的對象,要比只跟自己的過去比,每一個當下都是being,每一個練習或比賽都是在being中doing。

閱讀更多

說不出的痛

找到源頭了,開始看到過去不曾留意的細微處,了解什麼是綿綿密密,什麼是二六時中,要在每一個互動,要在每一個說話,要在每一個姿勢,要在每一個表情留意起心動念,對準中心線,連結到心,連結到空,也就連結到綿綿密密無限的愛。

閱讀更多

原來自己還有對象

 每一句法語都深深剌痛內心那充滿成見、不會取捨,不懂謙虛、沒有心量的自我。「透過關係,我更了解自己,我更獨立,我更自由。」關係就像一面鏡子,透過關係,才能了解自己,看到自己夠不夠獨立,夠不夠自由。在關係裡面,對方要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什麼,只要對方的要不是我的嚮往,我就要主動帶路。

閱讀更多

信徒的雙面人生

 每一個問題,都可以拉回到自己來,分清楚什麼是自己可以選擇的(我可以管理的),什麼是別人的選擇(我沒有權限管理的)。有選擇,才有自由,才能做自己。

閱讀更多

當她不再感到快樂

 「你可能混淆了愛跟喜歡,冬梅愛你不等於喜歡你。當你給的不是她需要的,她就不再喜歡你,也不再感到快樂。你做的再多,可能都不是她要的。當她不再感到快樂,你們的關係就是一種勉強,感情勉強不來,無從強求。」

閱讀更多

生活上細細品味幸福

 認真檢視自己每一個起心動念,一舉一動,留意自己是否可以重新撿擇,選擇自己嚮往的最真最美最流動的身語意。每個細微處,決不是無舉足輕重,可以被忽略的;每個細微處,都可以是身心模式的縮影,同時也反應靈性是否真正自由與自主呢!

閱讀更多

法不是神奇魔法棒

「法」與哈利波特的神奇魔法棒一樣,要用在第一時間,才會立竿見影!不一樣的是哈利波特的神奇魔法棒是身外之物,而「法」不是! ...

閱讀更多

「馬陰藏相」怎麼回事?

真正的舉陽是全身放鬆的,不是局部緊繃,根本不會想射精,也與性慾無關,是所謂的「精滿不思淫」。舉陽與性慾是兩回事,大寂法師最大的誤解就是把舉陽當成性慾。

閱讀更多

學習需要同學

每個人說話都盡量求真,但是,就像畫畫,畫得再逼真,也只是「像極了」。聽別人說話,我們不是在看字面上呈現出來的「表相」,他這麼說不代表他真的這樣想,因為我們有很多的防衛機轉,很多無意識的隱藏,和自圓其說。聽話,是要聽到每個人的靈魂,聽到他的核心價值是什麼,他的所說所作所想到底繞著什麼樣的價值觀走?他的魂是否對準了靈?永遠相信,每個人都嚮往對準真善美的靈。

閱讀更多

在愛中分娩,推!

任何一個領域,都需要別的領域來校正,需要獨立思考與事實的佐證(independent corroboration)。比如說,要了解漢傳佛法的貢獻,絕對不能只看佛教僧人或學者寫的東西,而要去對照歷史學家、政治學者…的研究,否則,很容易自我感覺良好、自吹自擂,但實際上佛法可能早已跟現實脫節。

閱讀更多

幸福長的企劃書

我從來不擔心部屬能力比我好,我總是鼓勵他們要從公司的角度去看事情,把自己當老闆。因為我自己就是用這樣子的角度在看事情,在做事,所以他們也很能接受,他們因此而更有能力,也表現得更好,而我們整個部門的整體績效也更能發揮。

閱讀更多

與生俱來的一體感

當一個社會中有太多人在受苦,卻無法得到照顧,那種「一體感」就消失了,我們會開始分階級,分誰跟我一國、誰是非我族類...

閱讀更多

健心房的第一次

這一輩子,跟我們說最多話的就是自己,當我們對自己的內心對話習以為常,我們也就在不知不覺中陷入負面的思考模式和生命態度了。靜坐,可以幫助我們發現自己平常到底是怎麼跟自己對話的,然後,慢慢去調整出最有幫助、最能夠給自己能量的對話方式。

閱讀更多

錢濃於血的親子關係

家庭的組成如果說會造成下一代的心理問題,問題不出在同性婚姻,而是出在這個家沒有真正的愛,沒有讓下一代感覺到幸福榮耀,一個讓子女感覺幸福榮耀的家庭,會給予他滿滿的正能量,這種能量會勝過社會上負面的聲音,有時還會讓人對彼此做最真的自己有嚮往。 ...

閱讀更多

重新面對自己的過去

我們不鼓勵一年花很多時間禪修,因為,那樣就失去了對照,雖然,「未經檢視的生命,不值得活。」但是,「沒有真正活過的生命也不值得檢視。」如果一年到頭都在禪修,就好像那個從15歲到75歲﹑花了60年在寫自己傳記的人,不太可能有足夠的體驗去理解生命。....

閱讀更多

幸福長的工作

什麼是家? 「不會爭,很親的才叫做家。世界上一切最親的關係,都是非血緣的,一種是教友,一種是異性/同性伴侶。」 基督徒的教會,幾乎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家,這是佛教做的比較不好的,佛教向來只提倡出家僧團的家,對血緣的家是看不起的,對非血緣的家是漠視的,不像教會是一種非血緣也非出家人的家...

閱讀更多

化劍抜弩張為賓主盡歡

當對方再度尖銳回應,而且拉高聲調的時候,我突然注意到彼此之間的劍抜弩張,這時就放鬆下來,有空才有真,完全接受彼此的不由自主。邀請對方回神、放鬆,把聲音放低、放小,讓整個氣氛緩和下來。 陀。

閱讀更多

受艾克哈特啓發的「生佛」

700年前德國神秘主義大師艾克哈特(Meister Eckhart)說:「我們都注定要成為上帝的母親,因為上帝需要被生出來(We are all meant to be mothers of God, for God is always needing to be born.)。」 基督徒的信仰如果受艾克哈特啓發,他來學佛當會想「生出佛陀」,因為學佛就是懷孕佛子,生下佛陀。

閱讀更多

第 5 頁,共 17 頁

  • 最先
  • 上一篇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下一篇
  • 最後

最新文章

流水想
親緣與法緣
瞥見「離兩端」的空隙
阿嬤8歲走江湖的生財工具
和八爪章魚的一場戀愛
紀念母親
長期活在負面的幻覺…
特效化妝師的關係典範

最新活動

院長專欄:

勇敢為自己接生
尊重有一套路數
活受罪就是輪迴

線上練習:

我是誰?_調身
好的開始
大地實在流通

線上聆聽、收看影音:

【諸行無常‧來來去去冇中央】
【靈魂的對話_創造空間】
教育從看空看有開始

109_1

79_1

三昧智學院
2025

電子報訂閱

追蹤我們

FACEBOOK  

ID: @ois0151p
使用行動裝置時,
可點圖直接加好友。

聯絡我們

samadhispirit@gmail.com

Back to desktop version Back to mobile version

Login form

  • Forgot your username?
  • Forgo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