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當下」才知怎麼對待

2017-04-29一行

s440 1不知怎麼了,我最近老是感覺自己在行住坐臥有點用力,好像忘記了什麼是自己的最自然最流動,這是怎麼回事?

最近早上起床,都先吸幾口氣,有感覺身心甦醒了,才下床,把兩隻腳踏在地板上,先連結地氣,準備好要認真過這一天。

每天最開心快樂的時刻,就是上座。上坐的時間,總是特別快,與身心連結,與天地對話,才有真正活過的感覺,此時無聲勝有聲,細細感覺呼吸的自然呼吸的流動,美妙的感覺,勝過千言萬語。

我的問題是,下座之後總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回頭看,一片空白,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好像很忙,每天都忙到12點,可是檢視起來,卻沒有什麼具體事蹟可陳述。突然發現自己已經在慣性的模式待慣了,離開了制式化的生活規範,突然慌了起來,還是用主流價值來審視自己,這裡不合格,那裏太疏懶,沒有覺察這樣念頭其實是隱藏著自我的批判。

近日讀到院長的一段開示:

     當我們看不到方向時,就先回到當下,「當下」在受用什麼?「當下」沒有受用,就沒有嚮往,因為能夠有的只有「當下」。問題是「現在」,現在怎麼對待自己?一定要知道對待自己這個「當下」,才有辦法知道怎麼對待別人、怎麼對待境界。

     這是立足點,立足點一定要對,才有辦法出發、才有辦法真的行動。只要這個立足點不對,所有的動都是錯的,這叫做「動念即乖」、「開口即錯」。只要這個「當下」不對,就會「動念即乖,開口就錯」,所做所想所說,馬上就有對立……

我說不出來,內在有種莫名的拉力,一直驅策自己想要導正這一生繆誤,這樣的想法本身就很有問題,常讓自己卡在不接受的狀態,每天都感覺沒做到,自然產生內疚感與負債感,沒有在每一件事情上與每一天結束了結,總是帶著一個批判未了的尾巴拖到明天,這種感覺讓自己沉悶,不知怎麼才好,或許是捨心不足,沒有平等心看待,過去一直死不了。

院長的開示,讓我知道如何調整與修正了,看到問題的癥結點,就是出在如何對待「當下」的問題,一整天受用「當下」的只有在上座的時候,下座後,又不自覺「隨著慣性(隨眠)」,沒有尋伺。

「『當下』沒有受用,就沒有嚮往,因為能夠有的只有『當下』,過去就已經過去了,未來還沒到」明白許多的當下組成一秒、一分、一刻、一小時、一天、一月、一年,到我們的一生。要修正糊塗過日子的心態,其實也很簡單,就是重新回到現在每個「當下」,重新定義每個當下,給每個當下全新的意義與向度。在每一個動,在一個個靜,記得問自己,喜歡當下這樣子嗎?受用當下這樣子的我嗎?這段日子為什麼過得很不踏實,因為大多時候,忽略自己的受用是什麼?只是盲目的填塞,誤以為很充實。

這兩天,終於願意改變了,願意每一餐都好好用心的煮,過去自己很不在乎吃,不想花時間與力氣在這上面,隨意亂煮,也就胡亂的吃,突然發現這樣的能量並不正向,有散亂、有昏沉,也有掉舉,讓自己吃進許多不耐煩與不值得,願意花一點心思,讓吃成為身體的受用,滋養身心。

檢視中,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總是隨著慣性盲目的做,也不尋伺做的過程,沒在尋伺怎樣才會讓自己歡喜開心的,這就是為什麼喜心不足!「把不尋伺當成自然無為,把尋伺當成造作扭捏」是最大的迷思!先有尋伺才有喜樂,有了喜樂,再回頭檢視尋伺是不是太用力,是不是還抗拒過去、害怕未來?

「當下」沒有受用,一定離開「當下」;「當下」沒有受用,也會失去嚮往;有「當下」,才知道怎麼對待!

終於懂了!

每天生活,迷迷糊糊,不知為何而活,也不知往哪裡去,也不知道哪裡出錯了,都以交差了事的心態,得過且過,想起院長的禪修開示「沒有檢視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突然警醒起來,怎能糟蹋自己美好生命呢?!或許,一直把別人擺在前面,一直以他人為優先,先生、孩子都比自己重要,從來沒有問過自己要什麼,從來沒有好好珍惜自己的感覺,沒有做最真的自己,因此,才會對「嚮往」感覺好陌生喔!

一定要知道對待自己這個『當下』,才有辦法知道怎麼對待別人、怎麼對待境界。這是立足點,立足點一定要對,才有辦法出發、才有辦法真的行動。」這段開示,我來說,真是當頭棒喝!我很需要隨時提醒自己,學著把自己的事當成第一優先,把自己的快樂喜歡當成最重要的事來看待;這樣也才會愛人如己,如果我不尊重自己,我還會尊重別人?如果我不快樂,我還會把他的快樂歡喜當成最重的事?自己快樂了,才有能力帶給人家快樂;自己歡喜了,才能把歡喜迴向給人家。

最近常問自己,喜歡這樣嗎?受用這樣嗎?從生活上最簡單的做起,從這個練習起,縮短上座與下座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