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緣與法緣

2017-02-19 一心

讀到一篇文章「故事如何設定人性(How Stories Configure Human Nature)」,作者說,生理上,人類天生就準備好聽故事,因為,故事中隱含了文化密碼,攸關我們的生存與進化。故事所傳達的感覺,打破了親身經驗的限制,讓我們可以體驗某些感覺,而不用為它付出實際上的代價;故事幾乎都是關於人物,個性,以及所面臨到的問題,比起透過邏輯分析,我們更容易透過人的故事來學習,如何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我想,那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共修會討論時,如果沒有實際的例子,會覺得空泛抽象。今天下午,在台南永康禪堂參加法會,幾乎都是一個又一個實際的例子,討論起來就很清楚易懂,而且,會產生情感上的親密連結。遠古的人類先祖,在昏暗的洞穴中,大概也是透過這樣的討論,慢慢累積生活智慧的吧

今天法會的主題是「血緣與法緣」,不過我想,如果改成「親緣與法緣」,可能會更精準,畢竟,幾乎所有的血緣家庭,都來自沒有血緣的一男一女的結合

院長開場就說,一百多年前康有為的門生譚嗣同接觸了西方文化後,就提出「五倫只有朋友倫需要留下來」的說法,因為,朋友的關係是平等的,比較不會有上下的對待,而其他四倫(君臣、父子、夫婦、兄弟)基本上都用階序來規定互動的原則,很不自然。比如說,在1930年代,台灣第一位女醫生蔡阿信,想要離婚,但當時的社會不允許,只有男性可以休妻,女性無權休夫,這是很大的不平等。

有人害怕沒了五倫,就會無情,但是,「情」不是用規定的,情,是緣分,是自然,任何的規定,都有可能會造成強迫,虛偽,陽奉陰違

倫理,是在認識人性的自然,就像科學,是在認識物質的自然;「法」的意思就是自然,「法緣」就是我們能不能讓所有的關係都更自然一點?當所有的關係都還原成朋友的關係,強迫的問題會少很多,當然,朋友之間也可能會有背叛的問題,還是不能勉強在一起,誠信當然很重要,但我們相信人性的自然是,不喜歡被騙,就不會去騙人,不喜歡被強迫,就不會去強迫別人

s525 1不論是法緣或是血緣,源頭都是愛,都是很深的情,所以,最重要的是感情是否純(醇)厚,可以去經營,但是不能勉強。感情要純厚,就不能用規定的,要完全自由,不控制;當完全沒有控制和約束時,還願意在一起,那才是真正的緣分,才是可長可久的深情。感情的純厚如何定義?那就要靠自己去感覺,自己去判斷。

但要分清楚愛跟喜歡的不同。愛,是平等的,我們愛每一個人,但喜歡就有不同程度。所以,父母會偏心,是自然的,孩子不能把父母當成政府,要求公平。在台灣社會,有長孫或重男輕女的觀念,導致很多父母都偏厚兒子,好的都留給兒子,壞的都要女兒承擔,這也無法說誰對誰錯,父母的房子、財產,本來就不是我的,成年後就要靠自己才自然。家人之間本來就不一定會最有緣分,這要接受,不要勉強家人之間互相幫忙,或是兄弟姊妹感情要多好,成家後,大家通常都只顧自己的家庭。朋友之間也是,要不要互相幫忙,是自然的

隨著時代的演變,那種長孫的觀念,延續家族香火的觀念,就像掃墓的習慣,一定會逐漸消失的,因為,那不自然,三代同堂,也不自然,像陶淵明那樣想要七代同堂,更是幻想。

未來的趨勢是,家人,不是用血緣定義的,而是用合不合得來定義。家,是可以讓人補充能量的地方,讓人心情很好,不會吵架睡不著的。冤家不是家,會爭家產的也不是家。家人之間意見可以不同,但是,一定是無爭的,無爭不是意見都一樣,而是沒有情緒和對立,尊重彼此的主體性,不會磨耗能量。

幾位年輕人講到母親的控制慾很強,要如何呼喚?親教師說,這樣的情況,其實彼此都有責任,因為,妳可能都沒有跟母親表達過妳的痛苦,只要還是媽媽,一定會對女兒的痛苦有感覺,但妳一直沒有表達,長期下來,已經讓媽媽失去對女兒痛苦的敏感度了。要學習跟媽媽說:「媽,這樣下去,我會生病!」前提當然是,要夠冷靜,不帶情緒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指責對方

不是要求,而是呼喚:「可以更自然一點嗎?」

呼喚的意思是,妳要回到自己的感受,也幫助對方回到她自己的身上,「妳快樂嗎?」快樂不是透過壓榨別人而來,媽媽的快樂,不能來自女兒的聽話。快樂不能靠別人給,一定要自己去開發。

做父母的要有所覺悟,只要管,子女一定陽奉陰違。即使靠著掌握資源而可以暫時控制子女,但那不是真的。子女之所以被父母控制,也通常是因為讓父母看到了她/他的依賴,或能力不足,才會互相不放心,互相依賴

俊明的太太很逼孩子的功課,認為小時候一定要痛苦,長大才不會後悔。院長說:在台灣,很多女性是為了脫離原生家庭的控制,才去逃家,出家,或是結婚!問妳的太太,是否願意女兒長大以後急著要脫離妳的控制,所以逃家出家結婚呢台灣的教育,是讓孩子贏在起跑點,卻輸在終點,中學六年,花了兩年在準備考試,不像歐美國家的學生,每一年都是紮實的學習,而不是為了考試而死讀書。另一方面,當然也要教導孩子跟媽媽表達她的痛苦。我們的文化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會溝通,溝通是很重要的生存技能。

從小就要讓孩子分擔父母的煩惱,不要以「讀書最重要」為藉口,而阻礙孩子去面對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孩子獨立,做自己,做家事,為自己負責,才不會把一切都當成理所當然。學會思考,就是要有事情去給他學習判斷,要有工作的觀念,為未來打基礎,不要怕孩子去接觸其他的東西,不想念書,就去當學徒,到底喜歡工作還是喜歡讀書,要嘗試過,才能選擇

要教禮貌嗎?朋友間的禮貌,比上下的禮貌重要。朋友間的禮貌,就是情感教育,隱私,尊重身體的界線等等。如果孩子不懂別人的痛苦,是不會長大的

我們的教育就是一直要孩子讀書,沒有訓練思考判斷,或解決實際問題,然後突然畢業出社會了,就期待一個人能夠做決定,那是很不負責任的教育。

我們需要的不是規矩,而是溝通,不懂溝通,是漢文化的特色,我們只會上對下的命令,表面的和諧,不然就是長久壓抑後帶著情緒的暴衝。這樣失能的溝通很障礙我們走向世界。溝通的第一步,就是自己的感受要會表達。然後,就是要找到自己支援系統,有相同背景或類似問題的人,集合起來,互相幫助,交換練習表達的案例和心得。比如說:姑婆協會(單身還住家裏的女性,媽媽又剛好是虎姑婆),弱勢爸爸協會(如果不想承認自己弱勢,也可以說「配偶很強勢協會」)。

學法,就是學習做一個自然流動的人,讓一切的血緣親緣法緣都還原到愛。如如不動的「如如」,是自然流動,是很安靜的流動。如果打坐很流動,下座就很不流動,那就學錯了,得了禪病。真的喜歡自己,受用身心的流動,才會允許每個人做最真的自己。做人才會成功,有人緣。

延伸閱讀:譚嗣同主張五倫只需保留朋友
https://showwe.tw/blog/article.aspx?a=5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