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智學院

三昧智學院

  • 首頁
  • 線上閱覽室
    • 練習心靈體操
    • 聆聽真心之籟
    • 主題影音
    • 深度閱讀
    • 波羅密酷卡
  • 交流園地
    • 院長專欄
    • 共筆部落格
    • 學員見證
    • 青年平台
    • 電子報列表
  • 關於我們
    • 三昧智
    • 見證分享
    • 連絡我們
  • 首頁/
  • 交流園地/
  • 共筆部落格
  • /交流園地

訓練正念增強信心

如果正念課程能夠在全世界的每一個地方、每一個區域被教導,讓每一個人不論貧富都可以正常學習,才有可能翻轉階級。她在丹佛市立學校研究四年級學生做正念練習的影響,他有一個經常逃學的學生,因為做了正念練習之後,開始能夠專注在課堂上,成為天才計劃的學生。他說從來沒有人教他如何面對情緒,接受情緒,正念練習改變了他的一生。

閱讀更多

收割寫日記的好處

這個實驗研究的信念是,當寫日記幫助人們更了解自己的經驗、體會或在寫日記中找到新的意義時,那寫日記就發揮了效用。具備這樣可以用較有組織、條理清晰及有建設性的方式來思考自身經歷的能力,可以減少因為這些經歷引起的情緒激動跟壓力。

閱讀更多

去中心的抉擇

如果他有自由意志可以事先選擇,他會選擇「被生出來」嗎?沒有人知道答案,也無法證明什麼對錯,至少這是Astrid與馬庫斯愛這孩子的方式。 想起葉慈詩《二度降臨(The Second Coming)》:「一切崩塌,核心不存。」“Things fall apart; the centre cannot hold.” 無常到,誰都不能自我中心。

閱讀更多

走過孤單這一關

當爸爸跟陳叔叔說她「很善良,是個好人,你要對她好」時,我相信爸爸已經揮別過去,他的感情已經獨立,不因依賴而佔有,對媽媽只有祝福。爸爸的蛻變,我永遠記得,這是他送給我最美麗的臨終禮物。

閱讀更多

親子情緒勒索有解?

伸出援手,是在給愛、還是在撐大對方的胃口?是把對方推進回不了頭的深淵、還是真的在幫助對方對準一個更幸福的未來?拒絕伸出援手,怕失去對方嗎?給了,會失去自己嗎?什麼是真正的愛?什麼是做最真的自己?…懂得拒絕這樣的情緒勒索,真的需要主體性!

閱讀更多

鳥瞰呼吸的奧秘

隨後呼吸之流啟動了,感覺身體各部位開始交換訊息了,無量的小精靈也開始做工了,首先感覺到頭部的眼窩、牙齦被好好地照顧,然後來到腹腔、右大腿與右腳踝,還有感覺雙手的手掌特別的暖熱,這就是「到位」吧!彷彿身體各部位各就各位,終於了解呼吸的奧秘,領受到它又如何開啟身體的智慧,真是一趟奇異心靈之旅啊!

閱讀更多

冬禪一日好單純

窗外好幾種鳥在叫,聽音辨位,有的鳥聲代表左邊,有的鳥聲代表右邊,藉著鳥叫聲調正左右身姿;正好,又出現另一種鳥叫聲,讓鳥叫聲輕輕地敲打背脊,一節一節地往下敲,再微微地收下巴,後腦勺、頸椎、背脊連結,中心線出現了,身體來了幾次深呼吸,她很需要,我也很需要。

閱讀更多

教導小孩正知正念

研究者希望可以開發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的教案,最終並且可以和學校的「日常」結合,讓這些以正念為基礎的做法/活動,成為老師教學的依據和學生看待學習的態度! 在他的演講裡,提到了威大健康心理中心的特色:他們在研究科學的同時,也實踐佛法(Practicing science, practicing dharma):在一個競爭的工作環境裡,實踐慈悲喜捨(the four brahamavirharas),尤其是喜心(sympathetic joy)。

閱讀更多

只不過是個布丁

經過這次小題大作的驚濤駭浪,我覺得我跟孩子的關係正在質變,我們共住卻又有著各自獨立的空間,我喜歡把他們放在心底,細數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喜歡那無私奉獻的自己,那是我的天性自然,但這又不妨礙我保有自己的喜歡,我還是可以做我自己的最真,我既像他們的媽媽又更像室友,就從冰箱的東西貼標籤開始。 只不過是個布丁而已,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我的生命卻可因此轉折!

閱讀更多

誰是我的鄰居

世上最大的問題來自於我的身分認同(identity),所以佛陀提出了無我(not-identifying),在美國社會因為認同政治(identity politics)而撕裂對立的當下,「無我」能夠幫助解套嗎?如果說保有自我身分、有主體性是「魂」,超越身分的共同嚮往是「靈」,在保有自我身分、有主體性的同時,能否找到超越身分的共同嚮往?

閱讀更多

羅素的無事讚

「在現代世界,『工作是美德』的信念造成了極大危害,幸福繁榮之路其實端賴有組織地減少工作。」

閱讀更多

從不喜歡到喜歡

別人在乎我們喜歡自己。但我們卻對「喜歡的自己」很陌生,所以,我們需要常常去感覺我最喜歡最嚮往的自己到底長什麼樣子,讓那個感覺真的由內而外、真情流露。聽過人家讚美你是「性情中人」嗎?什麼是「很真」?直覷自己內心深處的自然流動,衷情不移。

閱讀更多

清理釋放負面雜質

感覺每天的自己,跟昨天與前天的自己,又有很大的不同,至少是愈來愈歡喜,愈來愈喜歡當下的自己,感覺過去活在固定的模式與框架,目標導向,忙著做,不停地做,誠惶誠恐地做,從來就沒有連結到真正放鬆踏實的心,現在隨時都可以停下來,隨時都可以問自己—我有感覺到自己嗎?有空間嗎?喜歡現在的自己嗎?

閱讀更多

台語的「看有不看無」

看有,不看不起自己,不看不起別人,我們才能夠將心比心,依對方的資源和選項,幫助彼此管理自己.....。

閱讀更多

怨懟化開了…

我的前一位照服員告訴我,這位案主脾氣很不好;此刻,又聽到同樣的訊息,我還是選擇六根知量(空),聽到就是沒有聽到,因為很多背後因緣我不清楚,我唯一清楚的是:相信人心都嚮往真愛,相信慈悲喜捨才是最好的出路。因此,我主動切換,不讓她繼續談關於與蓉姊的恩怨,而是欣賞她的熱情,不久就在笑聲中,我們結束了話題。

閱讀更多

幸福智能的歸零管理

自我跟靈魂無法同時存在,只要被自我佔滿,就沒有空間給靈魂,就只有零零落落的「零」,渾渾噩噩的「渾」。

閱讀更多

幸福的迴力鏢

幸福不幸福真的如智者教示,就決定在我們能不能將自己擁有的有限資源做最好的管理。對自己有信心,不看不起自己與別人的小,就能夠活在當下,看有不看無,即使沒有任何資源,我們也可以收縮到最小,「小」不是沒有能量,「小」是更有空間、更靈活,更全方位地吸收成長,跟世間更無對無礙,面對不可知的未來,更坦蕩、更可以展現無內無外的真空妙有。

閱讀更多

幸福的資源管理

不會小看自己,不會覺得自己很卑微。人的問題在於沒有自信,認為我在公司只是個小職員,只是個清道夫,只是個掃地的人,只是個照服人員

閱讀更多

他誇讚我像越南女人

第一念就要先對準中心線,沒有對象,無所求,自己的身心很放鬆,自然就會有空間,以前身口意之所以衝的這麼快,幾乎來不及思索,立即反應,覺察這完全是被身心緊迫的能量所驅動,無意識裡在捍衛自己要命的自尊,害怕受傷害,害怕吃虧。無所求,無對象,自然與觸境就會有某種距離,也會有空間與時間尋伺,不會跟著衝動的慣性反應。

閱讀更多

投入關係的進退抉擇

而每個人的狀態,以及外在條件,都一直在變化,一定要允許關係可進可退,很活潑地看事情。大部分關係會出問題,就是因為,我們覺得自己沒有選擇,我們也不給彼此選擇。我們給自己恐懼和慣性綁架了,被關係的形式和觀念框住了,關係只剩下空殼,而沒有靈魂。

閱讀更多

牽動情緒記憶的表情

當我們開始感覺別人的痛苦時,那是成長的開始。心,一旦開,再也關不起來,情,一旦深,再也無法不愛。我願意,在每一個關係裡,發現自己,認識自己,看見自己的靈魂,看見每一個人的靈魂。從此,只對準真愛,連結每個人的最好與最美。

閱讀更多

接生與接死

「性教育」,是「接生的教育」,在親密關係中生出新的自己。「性教育」,絕不僅止是「性行為」前中後的防患於未然,更重要的是生出嚮往的自己。生出一個尊重彼此身體、感受、主體性意志的態度,生出一個有更全方位認知的生死觀。對待兩性關係就像對待信仰一樣,互相探索彼此的真性情與自然流動,用至情至性幫助對方追求最真最好與最美的自己。

閱讀更多

幫她活得更有尊嚴

重度失智者活著不只是好不了、死不去,她活著照樣可以有追求有嚮往,如果把失智看成失去自我,不去了解失智只是身體或腦力退化,不去了解失智者受困的靈魂,照顧的人大概只想到不要出事就好,被照顧的人大概只能無奈吧。

閱讀更多

幸福是尊嚴與榮耀的滿足

宗教的特性:要有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普世性,幸福也是。每個人看到你,都會想要有你那一種幸福,你幸福、台灣幸福。

閱讀更多

在禱告中進行戰鬥

這部影片用「戰爭」這樣的字眼,形容每個人內在隨時存在的戰場,可不要小看我們隨時存在的小小衝突,小小聲音、小小批判、小小成見、小小的不知以為知……它可能是不折不扣隨時偵防盯梢的狙擊式撒旦,隨時打碎我們心靈上的平和與喜樂,最糟的是,還會混淆視聽,搞錯對象,讓我們撈過界,開闢另一個不屬於我們自己的戰場,把關係搞砸了。

閱讀更多

為自己人生理想禱告

這三年在《三昧智》學法,對心靈轉化的素材,特別有興趣,永遠不嫌多。院長對禱告也很強調,視禱告如打坐,就我自己體驗,每天定課其實就融入禱告的功德了。每一次禮佛,我體驗到的是,對天對地的禱告,感覺《莊子.德充符》:「夫天無不覆,地無不載」,以至純至性至真至美的心來禱告迎合,雖然自己沒有讀過聖經,還是會不時用真心真情來禱告,來交託,用整個身體整個心來頂禮,常常感覺禮佛之後,自己跟神跟上帝特別靠近。

閱讀更多

寫日記要得分

寫日記,是在練習看有不看無,類似齋戒禱告,寫之前,先要潔淨自己,讓身心接天接地。 如果當下身心沃齪(ak-tsak),代表作息不流動了,所以鬱悶、煩躁,鬱卒(ut-tsut)。那就先聞思,或是做定課,讓身體的地水火風歸位,再來動筆。

閱讀更多

好奇的老媽

華人的父母不懂什麼叫界線、他們害怕孩子因為追求自由獨立的選擇而陷入貧困,寧願孩子順服主流價值、收入高,有往上爬的機會,才不會讓人瞧不起。他們希望孩子在別人面前能抬的起頭來、有面子,加入人生勝利族。然而,青春期的孩子最在乎的是自由選擇,用自己的方法找到自己的路。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的是鼓勵與支持。...

閱讀更多

忠於「開放的自己」

忠於「自己」的意思是忠於「開放的自己」。藝術表現,無非要表達人情與人性。所有的藝術表現,再怎麼淋漓盡致,都有其限制。分享古典音樂改成分享流行音樂,不一定是不忠於自己的理想,比較是發現流行音樂有古典音樂「到不了的世界與愛」。就像馬友友的大提琴與街舞結合,應該不是馬友友降貴紆尊、屈尊俯就街頭藝術,更不是馬友友在討好觀眾。...

閱讀更多

貼近天地的心

完全收縮完全膨脹,也在於我面對每一個身心浮現的狀態時(主要是念頭),真的讓它好來、好去,讓生命的每一個當下,好來好去,真的不要再追了,真的不要再抓了,真的不要再不甘心了,這一生,已經花太多時間在追求那些虛假的,恐懼那些很可能失去的,沒有時間再浪費了,那些失去的、浪費的、出錯的、歪掉的,惟有透過「現在不妥協地真」,才是真正的彌補。...

閱讀更多

欲望(Desire)這個字

心與星一樣,本質都是收縮膨脹,都要完全收縮完全膨脹,任何欲望無助於完全收縮完全膨脹完全流動,都不可能滿足。要錯東西...

閱讀更多

先嚮往

知道自己問題在哪裡了,現在才真正了解,為什麼要先嚮往自己最真最美最流動的相,這才有依循的方向,才可以隨時問—這是我的最真嗎?我喜歡這樣的自己嗎?因為只有這樣問,才能隨時尋伺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是不是出於八正道?是不是自己最真的嚮往?有沒有隨著自己的起心動念走偏?儘管自己魯鈍,領會有限,今天的體會,又好像又開了修行的一扇窗,看到生命方向要如何走,才會愈來愈明亮愈來愈有光……...

閱讀更多

紫薇季

經過自然與靜坐的洗滌,整個身心煥然一新,得到無限的滋潤,心境變得無比寧靜,下了座依然能隨時連結上座的森林想,隨時隨地,讓自己沐浴在大自然的寧靜中,讓大自然的森林想來釋放日常生活與人際互動的匆忙與壓力,身心安靜下來,自然看到自己在哪裡得分,又在哪裡失分,又該如何調整,如何善解對方了。...

閱讀更多

真真實實的接納

以前,以為「跟自己好好相處」,就是要給自己喜歡的東西,給自己聽喜歡的音樂,給自己吃喜歡的食物,買自己喜歡的衣服,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給自己喜歡的娛樂與健身方式,…..基本上,還是沒有脫離原始的自我滿足方式,透過外在欲求來滿足,甚至藉著原始欲望的滿足繼續自我催眠,不去感覺心中不快樂的陰影與不舒服,以為這就是「跟自己好好相處」,其實,這是「驅樂避苦」,根本不懂「跟自己好好相處」之道。...

閱讀更多

情感的資產負債

當初會想要學法,很大的動力來自於愛情上的挫折,多年下來,我彷彿遮住了自己的眼睛,我厭倦這種看不見世界、又看不見自己的盲目,我厭倦那種想來想去都是自我的投射的孤獨,我想要改變,想要看見,看清楚。然而,來自母親的這種情感上的匱乏,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學法阻力,讓我就連面對愛情,也一直有困難...

閱讀更多

《丹麥女孩》的台灣真人版

三昧智學院教導:靈魂不受身體束縛,男身女身不足以區分性別,靈魂的嚮往:氣質、能量、需求,才是決定性別的關鍵。女人如春雨,潤物細無聲;男人如風火,剛勁激情。乾放、坤收,各適其性,截長補短。「愛養萬物」叫做小;「萬物歸焉」叫做大。

閱讀更多

呼吸的喜樂能量

好奇地一問再問,這是最自然的呼氣嗎?這是最自然的吸氣嗎?這是最自然的姿勢嗎?中途感覺坐墊後半需要調高,調整後,感覺呼吸往下更貫通了。中心線感覺更不費力地挺直,伸展著。光是能夠好好地頂天坐地,感受這個姿勢蘊含著人性的尊貴莊嚴,就很受用。

閱讀更多

耶穌死後升天的軼聞

或許就像《人類大歷史(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作者哈拉里所說的,我們的祖先智人(HomoSapiens)之所以勝過其他人種,在地球上稱霸,就是因為發展出了「虛構想像」和「閒聊八卦」的能力,所以能夠透過敘事的力量,動員群體,為一個想像的共同目標而努力。

閱讀更多

做菜扮家家酒

現在的我,進廚房喜心的能量多很多,會把做菜當成家家酒,嚐試不同的料理與吃法,感覺很有趣,每種食物隨意搭配,當然也會搭配上出錯,一回綠豆薏仁,配上豬小腸,色彩就很暗沉,家裡的兩位最捧場美食達人,硬是不買單,一大鍋自己要吃,之後,我決定再也不煮這道食物了。

閱讀更多

森林想 ── 在對方身上呼吸

森林想,不要離開人,不要離開人體。在關係裡,只要有一方離開了森林想,關係就離開了森林想。自然流動只是最基本的底線。我們很容易把自己的「自然流動」當成最真,但沒有透過關係的照見,沒有透過關係更了解自己、透過關係更懂什麼是愛,就不可能真。

閱讀更多

第 4 頁,共 17 頁

  • 最先
  • 上一篇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下一篇
  • 最後

最新文章

流水想
親緣與法緣
瞥見「離兩端」的空隙
阿嬤8歲走江湖的生財工具
和八爪章魚的一場戀愛
紀念母親
長期活在負面的幻覺…
特效化妝師的關係典範

最新活動

院長專欄:

痛和苦不同
知量的聽話
正知正念與發菩提心

線上練習:

森林想
5分鐘靜坐
我是誰?_調身

線上聆聽、收看影音:

【靈魂的對話_虔誠】
禪相
生命之舞8《歸一》

109_1

79_1

三昧智學院
2025

電子報訂閱

追蹤我們

FACEBOOK  

ID: @ois0151p
使用行動裝置時,
可點圖直接加好友。

聯絡我們

samadhispirit@gmail.com

Back to desktop version Back to mobile version

Login form

  • Forgot your username?
  • Forgo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