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林宗正牧師談合一 這一次晤談透過牧師導讀聖經,我好像更理解佛法,當他說著「認識,就像夫妻同房」、「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我的心一直在顫抖。「認識,就像夫妻同房」,在關係裡無所隱藏並直覷神明。因為真,才能認識什麼是善與惡,照見自己的性情。 閱讀更多
生命因差異而豐富 有沒有可能,我們不再侷限於自己的血緣家庭,有沒有可能,我們對家庭的定義,可以延伸到整個社會?愛到得了的地方,叫做家;愛到不了的地方,即使有血緣,也不叫做家。 某種程度上,每一個家庭都在「面對差異」,而含容差異的經驗,才是真正連結人與人的普世價值! 閱讀更多
逐漸清楚上座的功德 魂是核心價值、中心線,是每個人獨特的自我認同,靈就是生命的材料,地水火風空識,是人性與生命最純淨的素質,過去的我,魂沒有對準靈,失神,失真,成為小我、他人貪嗔癡的對象,整天忙來忙去,無非是造作與造業,終於,讓我照見了,這些失神失真狀態,可以結束歸零,絕不再當傀儡了。 閱讀更多
在乎誰是「外邦人」 佛陀問的是誰是「婆羅門」?耶穌基督問的是誰是「外邦人」?這世界很少人被認為是「婆羅門」,但有無數人被認為是「外邦人」,佛陀在乎誰是「婆羅門」,耶穌基督在乎誰是「外邦人」,被在乎的人越多,普世性越大。 閱讀更多
大地還在妊娠 信傳統宗教與信傳統文化的人傾向於信傳統,總是緬懷過去的好,以為傳統宗教與傳統文化可以解決現代人的問題,其實傳統宗教與傳統文化連過去的問題都沒能力解決。真正的宗教還沒出世,真正的人還沒出生。大地還在妊娠。 閱讀更多
從村姑變成林中仙子 好像吃了八萬四千個人蔘果,身心極為舒暢放鬆,感覺全身的細胞注入了許多正能量,滋潤著,感覺全身皮膚毛細孔張開,通透浸潤在呼吸的能量裡,隨著每一次的吸而收縮,感覺全身身體慢慢緊縮;有隨著每一次的呼氣而膨脹,感覺身體慢慢的放鬆而膨脹,此時才真正感受什麼叫全身的觸受,全身的呼吸,這是多麼美妙無上的經驗,當身心息完全連線,完全無礙,世界上還有什麼比這更吸引人的呢? 閱讀更多
戰魂附身的哈卡舞 我們若要以自身的文化為榮,靠充滿了封建思想、重男輕女的傳統戲曲,或是重功利的民間信仰,是行不通的,這些傳統的內容是統治者刻意保留的臣民文化,如果我們不跟普世價值對話,不碰撞出新的內涵,不疼惜每一個人的自由平等與尊嚴,不在意環境的永續,那永遠不可能找到所謂傳統文化的靈魂。 閱讀更多
心平氣和保護一家命 這次在快速道路上突發性無預警的暴衝體驗,真的有那種:修行要當下用上,不然真的就是一刀落下的險象環生。信教的人常常在說功德,這一次我體會到定課的最大功德,就是冷靜,一顆冷靜清明的心,在最危急的時候,冷靜清明的心就是化險為夷的最大功德。 閱讀更多
跟蘇格拉底下午茶 宗教的主要精神是愛人如己、是對世間苦難有感,無縛無染,不會對別人的痛苦無感,是在乎活著的意義,是建立善惡倫理。科學、哲學幫我們辨識世間真假,而宗教是超越一切對待,直覷終極的良善,是無條件、無所求、無對象的連結、包容與化解,是無相、無願、無所有的空三昧。 閱讀更多
深怕給人看不起 打坐,是為了懂愛,懂得如何跟世間有最好的連結。如果不是為了愛,我們很容易會覺得打坐很沒用、很沒有意思。呼吸,就是愛的流動,光靠我自己,是不能呼吸的,是世間呼氣、所以我才能吸氣,是世間吸氣、所以我才能呼氣,在一呼一吸間,感覺取捨,感覺最流動的給予和接納。 閱讀更多
特別不一樣的清新 看得起自己做的小事,意思是:謙虛了,才不會不屑做小事,或看不起別人做的小事。仔細思考,才發現重點在面對小事的態度,不看不起事情的小,不厭卑近而騖高遠,就是不覺得自己的大。把簡單不起眼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 閱讀更多
守夜的人 只有自己/該怎麼唱?/夜這麼長/只能把時間對摺/再對摺/掉落了/曾經溫熱的呼吸/以及汗水/裡面/外面/曾經溶化成同一面/那時/一切尚未昏醉/以為找到了燈光的來處/敞開的胸懷/卻比眼神清澈 閱讀更多
我比堂姊叛逆多了 我比堂姊叛逆多了,她是絕對的乖,國中聯考前一天還輪夜班,長輩怎麼說,她就怎麼做;我是媽媽說東走,我一定會往西的人。從小看透重男輕女客家傳統信念,一直用衝撞來偷取傳統許多不該屬於我的東西,我偷到了進入知識的殿堂,偷到了讀大學的夢想,偷到了與男性平起平坐的職場環境 閱讀更多
看顧我靈性的神 院長針對「愛」、「喜歡」與「責任」重新詮釋,顛覆過去的記憶與現實的經驗。一般人以為,愛就是親密關係的一種責任,依附、愛戀、黏著,院長開示的「愛」恰恰相反──絕對的純淨度,沒有占有,更沒有依附、黏著。強調責任,指的是「幫助彼此做自己」。愛的「責任」是幫彼此忠於自己,我們對每一個人都有責任。 閱讀更多
如何看待生死 我會觀想是否在某些事件上我也是一個恐怖份子(過度偏執、用激烈手段、容不下別人);我也會觀想如果我是人質,我能否從容赴義,能做到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嗎,這是很實際的修行;我也會想像如果面對激進份子我要如何聆聽,如何進入他的心,我不會逃避,因為世間的苦難無法可避。 閱讀更多
匿藏裡頭的小鬼 最近聞思有關「初發心」,院長說:「隨時隨地都是完全收縮、完全膨脹,才叫做初發心。這是決志修行三昧智的原始點,所有跟這個原始點不相配的完全不會發生。」此所以人為萬物之靈,也是做人頂天立地尊貴處。上座時,先連結根本作意與初發心,以及師隨念,讓自己進入神聖莊嚴的氛圍中,讓一切不真、不善、不美的能量遠離所做所想所說... 閱讀更多
人所不容的天作之合 「就我而言,我們的戀情帶給我極大的快樂和甜蜜——這種甜蜜的感覺總是讓我感到愉悅,一直縈繞於我的腦中。不論我走到哪裡,這種感覺總是浮現在我的眼前,帶給我甦醒的渴望和幻覺,令我無法入睡。」「我寧願愛情不願婚姻,寧願自由不願束縛。上帝作證,如果國王願意娶我,並且讓我永久擁有天下的一切,那麼對我來說,更珍貴更榮耀的不是成為他的皇后,而是成為你的情婦。」 閱讀更多
米勒醫生:臨終關鍵事 既然死亡是生命中必然的部分,我們能為它創造什麼呢?我所謂「好玩」,並不是建議我們選個輕快有趣的方式死亡,或是指定某種特定的死亡方式,有許多的悲傷是我們無法挪走的,無論如何,我們都得向它屈服。相反地,我希望大家給它一點空間 --實體和心靈上的空間,讓生命可以自己一路玩到最後,而不是被當成拖累... 閱讀更多
我不是過去的我 我有兩次出生,母親生下來,是我第一次出生。生養我的母親,一向健朗,卻在我33歲時,突然被檢出已經癌末,然後不到半年就撒手人寰。措手不及中,我失去至親,懊悔、悲傷…席捲而來,看不到生命的意義了。這時,剛好遇到三昧智的院長,他引導我看清生命的本質,來時來,去時去,因緣無常,若能活出往生者生前的嚮往──以慈悲喜捨待人…,就是替他活下去... 閱讀更多
宗教是為了解縛 我在工作上,跟同事、主管說話也是大剌剌,得理不饒人,經常讓對方氣得說不出話來。有一次我的主管,被我咄咄逼人,當場跟我說看到我的表情,他會害怕。雖然我真的很想對人好,但是別人感受到的卻是沒有被尊重的感覺。我覺得要說真話,直指對方的缺點,逼著對方改善這樣的缺點,才是真的對他好。.....」 閱讀更多
因忠於自己而外遇 戀愛很浪漫,進入婚姻,一起生活才是最磨人的。彼此很容易把潛意識裡認同的角色、價值、行為投射到親密伴侶身上,馬勒也不例外。馬勒母親心臟不好,跛著腳走路,愛對母親受苦的病容,他對佛洛依德坦承:「我有時候會想要艾爾瑪像她那樣受苦」他也曾對艾爾瑪說:「若得了天花,整個臉變形,到那時才知我有多愛你.....」 閱讀更多
想像.嚮往.對話 《路加福音11章52節》說:「你們這些自以為是的法師有禍了!因為你們把知識的鑰匙奪了去,自己不進去,那些正要進去的,你們也阻擋。」《11章43節》說:「你們這些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喜愛會堂裡的高位,且喜愛人在市場上問你們安。」佛教的法利賽人、自以為是的法師不會比基督教少吧!... 閱讀更多
兩個臨終問題的故事 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臨終時,會最想聽到你對他說什麼?你臨終時,會最想聽到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對你說什麼?這兩個臨終的問題——有關死亡回光返照的問題——最後,卻導向生!九個多月前、也就是我們剛進入這個羊年時,當大部份臺灣人在歡渡農曆春節時,我86歲的媽媽,卻在大過年期間,進出醫院急診三次。有兩次都是晚上緊急被送去,檢查折騰等待三四個小時、醫生確定她沒有立即的生命危險後,才在凌晨二三點鐘出院回家... 閱讀更多
曾經對男女關係上癮 其實,任何會困擾我們、束縛我們的欲望,都是在呼喚我們去尋找真正的連結。如果一味排斥欲望、或用外在教條來約束欲望,不但無法解決問題,更會加深我們對欲望的誤解。我們需要的,不是去駕馭欲望,而是去開發真正的愛。如果對世界沒有愛,卻說自己無欲無求,那不是很奇怪! 閱讀更多
回家 海/就在胸懷裡搖著/而浪花那麼遠/把故鄉細細勾勒/童謠一聲一聲/黃濛濛的照片/淚水洗滌而清晰/鄉愁的原味/西瓜香蕉甘蔗皮/春夏秋冬覆蓋了春夏秋冬/步履卻依然漂浮/直到/永恆的戶籍/蝕刻在群山巍峨的名字裡/回憶被時間反覆蒸餾/結晶/成一條無法辨識的地平線/雖然白髮已開... 閱讀更多
台北清潔工初體驗 上週第一次在做大樓的打掃工作,上工前佈達「認真」,學習日本第一清潔工新津春子把事情做好的敬業態度。工作中,感覺最舒服的呼吸量,一旦發覺有趕時間的慣性,就會出現呼吸不順的窘迫,那樣的苦,我不要了,自然就又還原到最真的自己了。工作結束後,內心出現一個雜念:「我同學如果看到我在做打掃的工作…」感覺有擔心被看輕的意味,咦!那不就是內在仍潛藏著對工作有貴賤的階級之分嗎?擔心自己被看輕,就是有這樣看輕人的成份…。即使自覺平常對清潔人員很好,當總幹事時,我很尊重社區打掃的歐巴桑,她也特別喜歡和我接近。但是,內在確實還是藏著比高比低的小鬼啊! 閱讀更多
內心的孟加拉虎 當呼吸之流在推拿時,有著意想不到的結果。在推拿中感覺胸部整個脹脹的,感覺氣流過不去,突然浮現出一隻凶猛的孟加拉虎的相來,呲牙咧嘴的,好像要撲過來的相。此時,連結內心無時不在的驚恐,它就像一隻孟加拉虎隨時撲過來,當我很安靜觀察內在的起心動念,怎麼到處都是豺狼虎豹的,內心裝了這麼多這麼多的壞人,好像滿街都是壞人,會把我吃掉似的。清楚看到心靈深處沒有一塊淨土,造成自己無時不在造作,總是企圖要為自己做些什麼,才能確保存活下來的安全。 閱讀更多
沒有對立,享受獨立 旅程中我一直在回觀,發覺這一年和過去又有些不同的進展,我的注意力放在觸受的覺察更多了,身心疲累緊迫時、境界不順時,看到無意識下的衝動回應,看到自己和這世界在對立。現在,我很清楚這就是練習的禮物,或許在當下腦袋會小打結,我不再那麼恐懼了,我知道只是一時失神,只要繼續尋伺,就會安放。 閱讀更多
男同志的天作之合 熱斯汀比金恩博士大12歲,1912年生於賓州的貴格會(Quaker)家庭,由祖母撫養長大,祖母教導他,看到不公不義時,必須以非暴力的方式挺身而出,因此,平等自由的信念,老早就深植在他心中。 他高大英俊,才華洋溢,會吟詩、寫文章,一付好歌喉,又是橄欖球隊員,迷倒過不少身邊的男女同僚。然而,或許他的最迷人之處在於,他完全不隱藏他自己是誰。他從未對祖母說他是同志,他只是說:「在高中派對裡,我喜歡跟男孩們在一起。」祖母回答他:「我想,那就是你需要做的吧。」他回憶到,祖母的回應雖然不是鼓勵,卻是一種承認,於是,對於自己的性向,他從來沒有任何罪惡或羞恥感。 閱讀更多
厚繭般的自卑 在《三昧智》,每天的實修就是身口意的加減,常常問自己:「剛剛那個表情,是不是多了一點、還是少了一點?」「剛剛那句話是不是多說了?」不怕剛剛不夠好,只怕沒有覺察,多了、少了,都跟自己確認一下:嗯,知道了,下次可以更放鬆、更自然。 閱讀更多
很長的童年 曾經那樣的冷/以及遺忘/只有風迎接/第一次啼哭的夜/曾經那樣的夜/無法明白/什麼是無瑕/世界為何複雜/曾經那樣的複雜/鉛筆劃出了框/仍湊不齊/泥濘的身世/抬頭看不到邊/無言的天/童年/被時空忽略而不斷延綿/而他們/盛裝打扮費勁攀至山巔/卻跪在最高處迎風飲泣/將名字懸在高空... 閱讀更多
從有對象到無對象 當人們把創作的靈感泉源等同創作者這個人本身,創作者就開始會有種種「我是、我不是、我好、我不好」的焦慮,當一個人被「我」充滿,就沒有位置留給繆思了。 古希臘羅馬人相信,一個人之所以能夠創作什麼、有什麼樣的才華,都是因為這些超凡存在的降臨,如同那些偉大的宗教、文學、藝術作品需要「靈媒」,需要透過某些人實現出來,當你準備好了,老天爺選擇你做祂的「載具」、祂的筆、祂的手、祂的身體。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