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尊嚴與榮耀的滿足

2017-09-24 院長

u178 1

什麼是幸福?

1. 從環境來說,講的是乾淨的空氣、飲水、土壤、公共衛生、交通方便、市容、犯罪率低。美國人會比台灣幸福嗎?不丹會幸福嗎?

幸福好像是蠻主觀的,但如果人們可以選擇,客觀上可以找到共同的元素:幸福會有一種愛慕嚮往,會展現出一種熱情滿足,讓人感到可以互相信任。

2. 幸福跟價值的關係

幸福與尊嚴貴重有關。「貴」這個字,有中心線,意涵著生命最寶貴尊貴的東西,此即做人的價值。古時候文字不多,貴這個字,用在價格,也用在價錢,價格和價值用的是同一個字。古人作為長工或奴婢,是可以買賣的。「貴」這個字,有如黃金會發光,也意謂著每個人內在顯現於外,就像你臉上的光、眼神裡的光、態度上的尊貴。

在《論語.雍也》裡孔子有句話:「己欲利而利人,己欲達而達人」。「達」跟「值」古代的發音是一樣的,你要有價值也要給別人有價值,這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達字傳達的就是這個價值。英文字叫做Glory,Glory在希伯來文、希臘文裡與榮耀(honor)通,都有榮耀與價值的意思。《華嚴經》稱之「珠光交映重重無盡」。

這一生中活得有價值否?這就是幸福的感覺。人性的最基本需求:「我是一個人,我做為一個人,我需要尊嚴與分享榮耀。

3. 幸福的內涵:你活得很值得。決定了你的自尊心,你看得起自己,不會看不起別人。這是幸福重要的特徵,我們對妙禪有困惑,對福智團體有不解,關鍵在於我們不懂什麼是幸福。

幸福的人臉上會有可辨認的榮光,你怎麼知道妙禪的信徒或是福智廣論班的學生,有沒有學到東西,就看他們眼神跟臉色有沒有榮光。

一個人有心得跟喜樂的時候,表情跟眼神都會放出一種光芒,這個光不是只有一下下,而是所有事件。有沒有心得,有沒有幸福,就看臉上有沒有榮光就很清楚,你就知道了。這是可以共同檢驗的~~

另外有一個基本態度就是要有普世性,要能跟世界接軌、對話。但妙禪、福智的問題就是在於無法跟世間、跟世界對話,他們就像是地方的守護神,就像住在眷村或鐵幕裡,只能照顧自己的子民,但沒有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普世性,我們不稱為宗教。

宗教的特性:

要有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普世性,幸福也是。每個人看到你,都會想要有你那一種幸福,你幸福、台灣幸福。 

幸福的定義就是你覺得你活得有價值,這個價值就是你活著的尊嚴,可以跟別人分享人性的榮耀,上帝依照祂的形象造人,把神性植入人體,彰顯人性裡的神性,就是榮耀。就是尊嚴。就是活得有價值。

如何鑑別宗教有排他性?

*要先做一個人,做一個好人,做好一個人,然後才有資格做好一個真正的台灣人。如果,你必須先是基督徒(佛教徒)才能做人,這就是排他性的框框。有信仰是為了幫助做人,不是做人為了幫助信仰,更不是標榜有信仰而俾倪鄙夷沒有信仰的人。

*最平常的真理是你要先做一個人,完全沒有框框,就是要做好一個人。此外還可以有兩個檢驗。

檢驗一:能不能跟人家對話,能不能求同存異。

檢驗二:當你的愛到不了對方的時候,內心是不是有一種慚愧。但無礙於身心解脫自在散發出榮光的喜樂。這就是幸福。

幸福是已經很清楚地懂了什麼是做人,什麼是個好人,什麼是做好一個人,這時候再來談,你要作哪一國人?我們有共同的特性,我們是人、是一個人。每個人都有人性的最基本需求:「我是一個人,我做為一個人,我需要尊嚴與分享榮耀。

人性最基本的需要叫做尊嚴,有這個尊嚴才能分享人性的榮耀與做人的價值,有這個尊嚴與價值才有所謂的幸福。

教育、公司的管理,是不是都在強調做人的價值?是不是幫助每個人看得起自己?如果我們的教育總是以出身階級財富分貴賤,會容易讓我們鄙視人性,也看不起別人,一個人會看不起別人,難免會輕蔑人性,其實也不大可能看得起自己。關鍵在於我們不知道人性的價值,人性的尊貴;如果知道,就可以知道怎麼開始、怎麼進行,怎麼去做。

真的要開展幸福力,讓全世界人看到台灣人,台灣人要很懂什麼是幸福,很懂什麼是人性的尊貴。這是生命原本有的東西,我們知道怎麼珍惜,怎麼「寶貝」人性,你會保護他,保護每個人身上都有的人性。

世界上的很多問題,源自制度規則的設計欠良善,沒辦法榮耀人性。比如台灣交通號誌的設計,一來不方便行人過馬路,二來很容易發生車禍,道路燈號設計不好,人與人之間就很容易看到傾軋醜陋,若設計的好,人性就可以互相榮耀。

幸福不光是內在的東西,也需要靠外在環境的完善,幫助人性發揮到最好。

內在~需要往內看
外在~在制度上規則上需要去設計

基本上還是要從教育、從家庭、從公司管理、從政府的行政管理,甚至從司法上,全方位思考,到底什麼是每個人做人的價值,比如警察在執法中,有否尊重人,這就是我們需要的,若處理不好會引發惡質的連鎖效應,導致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