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上細細品味幸福

2017-02-22一行

s425 1談到日常觸境,連結法身的問題,我很羞赧地說自己很慚愧,發現自己修行還在淺層,發現平日自己的身口意還是漫不經心的,還停留在「想要成為」的階段,還沒有下真正的決心蛻變自己,觸境中常常出現不如法……

看到自己還「不是」,才知道自己身口意沒有對準,也還沒有「對到準」,還有很大成長空間,這樣才知道自己錯失了什麼?

為何不能精準,照見到,因為在乎,因為會痛。
不願繼續沉淪,願意歸零,重新來過。

今日聞思看到一段很相印的開示:

很認真地來看,到底什麼是我們的心?是境界妨礙了我們,還是我們的心不夠清淨?

在每個呼吸,姿勢,動作,在禪堂內外,感覺空,感覺心。聽聲音要聽到空,才是聽到聲音的心。看東西要看到空,才是看到東西的心。吃東西要吃到空,才是吃到食物的心。嗅味道要嗅到空,才是嗅到味道的….

佛法的精華就是「身體是空心,心是空。」 

然而,佛法的精華,一定要結合西方文明,才能上座下座打成一片。不然,很容易變成自我感覺良好,與現實脫節。

我知道自己的盲點,就是上座與下座還未打成一片,還流於自我感覺良好與閉門造車階段,看到自己這樣子,一則喜,一則憂。喜的是,照見迷失與昏沉所在,坦白說這也是憂的部分,一直以來都知道自己有這樣的盲點,重點是知道之後,然後呢?如何把上座的受用與喜樂延伸到下座?如何把上座清晰瞥見帶到下座截斷觀念的葛藤?知道自己這樣子修,即便再過十年,可能會比現進步一點點,好一點點,但還不能脫胎換骨,不能成為一個全新的人,這才是讓自己沉重的原因。

今天起床後,特別留意所思所言所行,細心留意自己的一舉一動,那些還是原始的慣性模式,希望經過照見,這些過時的內建程式才可以刪去,重灌一套新的軟體不然,下座的改變是很有限的。下定決心自今而後,認真檢視自己每一個起心動念,一舉一動,留意自己是否可以重新撿擇,選擇自己嚮往的最真最美最流動的身語意。每個細微處,決不是無舉足輕重,可以被忽略的;每個細微處,都可以是身心模式的縮影,同時也反應靈性是否真正自由與自主呢!

好長一段時間,每天早上趕著去上班,時間的急迫,讓自己來不及好好地穿上鞋子,總是套上鞋子,踩著鞋子後面就迫不及待上了駕駛座,開車上路了,一直要到學校停好了車,才有時間喘口氣,把鞋子好好穿上。這樣習慣,不知不覺變成穿鞋子的慣性,總是鞋子還沒穿好,就想往前走,喜歡踩著鞋子的後面,匆忙行事。現在退休了,是有時間好好把一件事完成,不只是快速的doing,可以在做事的過程,好好融入being。我不需要再像過去那樣把自己擠縮在有限的時間裡,連鞋子都來不及穿好,衝來衝去的,現在終於可以從這樣的框框走出來了,讓自己真正停下來,全然的、放鬆的、從容的,好好面對眼前人事物。

每天,幾乎一起床就想要上座,因為呼吸讓自己身心很受用,所以很耽溺受想的滋味今天先刻意在客廳經行半小時,再上樓瑜珈禮拜,緩一緩上座急切性,讓它沉澱沉澱,緩一緩。

自己無論是下樓還是下樓,或是在走路,心思亂飄,注意力很少放在當下,總是目標導向,忙著doing,除非是練習經行。現在決定要好好享受每一個步伐,好好感覺能夠走路就是一種幸福,因此,在走路時,注意力放在腳步,感覺每一個步伐跟地面接觸的感覺,感覺當下的腳步,是否輕快還是沉重,是否又不自覺落入行色匆匆?

洗衣服時,很習慣把衣服往洗衣機一丟,然後就目測很隨意倒一些洗衣精,也不檢查那些衣服會不會太髒,要不要刷一刷?今天還是一樣如法炮製,看到自己的慣性,突然清醒了,問自己──什麼才是這時的空?什麼才是洗衣服的心?於是先把洗衣機按停,把衣服一件件拿起來檢查,確定那些衣服需要不同處理方式,該刷的還是先刷一刷,不急著把事情草草了事,快樂歡喜的做,帶著愛來刷洗,就是當下觸到的心。

晾衣服時,又不自覺把一堆洗好的衣服掛在左手上,右手拿著衣架子,很辛苦吃力準備把一件件掛上去。照見這個模式,太費力了,問──這樣子晾衣服有空嗎?晾衣服的心是什麼?感覺這樣身心太緊又太用力了。當下把洗好的衣服放回洗衣機裡,先把晾乾的衣服收下。再拿起衣架子到洗衣機前,把洗好的衣服掛在衣架子,掛好幾件,再掛在晾衣處的地方。

今天無論洗衣還是晾衣,讓自己身心有機會還原,解構過去做事模式,讓身心放鬆,有足夠的時間,不再匆忙,在doing中感覺呼吸,doing中連結自己的身體語言,照見急迫緊繃又不知量的時候,感覺極為滑稽可笑,因為現在退休了,做事不必拚命三郎,有機會感覺當下的心,真正融入當下的being,沒有做事的疲累,只有在過程中好好經驗的感覺。

四神湯當午餐,先用電鍋把它蒸熱。問如何吃才能吃到四神湯的空心?蒸好了,感覺太燙了,不急著享用,讓自己先寫幾個毛筆字,讓身心沉澱,先培養吃的情緒,等湯變涼了,再以最悠閒歡喜的心來享用,用整個身體來吃,讓食物滋味與能量充滿全身,每一口食物都能感覺到天地的眷顧,無限滋養。

今天這樣的練習,有種幸福的感覺,原來幸福要從生活上細細的品味與感覺,在每一個生活觸境體現,在doing中感受到being,在being創造doing的快樂。這就是是幸福力的泉源,原來這麼這麼簡單,每一件事帶著愛帶著覺知來經驗,就可以累積幸福資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