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和苦不同

2016-06-16 院長

u167 1連我相、人相都搞不定,談什麼眾生相、壽者相?

眾生相,就是對關係的抓取,比如說,很執著要圓滿家庭;壽者相,跟時間有關,就是堅持,一定要這樣那樣,無法放掉,觀念抓著不放。

全世界宗教的盲點都一樣,要保持距離,才能看得清楚,宗教,曾經對社會有幫助,但現在呢?

法國經濟學家皮克第告訴我們資本主義已經造成了全世界難以翻轉的貧富懸殊。貧富差距是正常,貧富懸殊不正常。趨勢就是這樣,如何因應這些改變?台灣製造業繼續用代工模式,不思升級,只著眼短期利益,要中國的資金和市場,遲早會自取滅亡;不只是製造業,台灣的服務業也很落後,因為以前都是黨國壟斷,包括演藝事業也是,政府需要放手,不要再阻礙民間活力的開展。華航變相加長工時,把空服員當成「物品」,要「物盡其用」,很危險,很恐怖,這種cost down的代工思維,層層剝削,讓每個人的收入和工作品質都降一級,為什麼不讓大家都升一級呢?如果我們社會做不到收入和尊嚴無關,那我們社會就有責任提供給每個人有尊嚴的工作。

真正的宗教,就是要介入,要來思考為何如此,而不是用「共業」、或「上帝最後會幫我們算總帳」來搪塞。傳統的宗教很愚癡,但勢力很大,所以,我們只能提倡生命教育,不與傳統宗教正面對抗。

痛和苦不同。

痛,是每一個當下,如同榔槌往大拇指一敲。痛,無我,沒有對象,只有一個方向,那就是要打開,要流動,要空。痛,根本沒有想,只有單單純純地觸,完全接受,完全體驗,零抗拒。

痛,讓我們往空的方向去,但不一定會到。只要還有「我、我的」、「我要、我不要」,就會抗拒,只要還有抗拒,痛瞬間就會變成流不過去的苦。

苦,會讓原本的痛一直持續,甚至會變大變多。痛的瞬間,會消耗能量,但抗拒痛所造成的苦,會持續地消耗能量。有抗拒就變成「想」,啓動受想行識種種的苦,愛別離、怨憎恚、求不得、五蘊熾盛…。

苦,是沒有方向的,它會讓我們停在苦裡,我們就會一直想避苦,或訴苦,甚至用苦肉計,情緒勒索,要對方為我們所受的苦負責。其實,苦肉計毫無用處,往往只有反作用。訴苦和避苦,都是在加強受苦的負面業力。業力,就是會累積的東西。

唯一的出路,是拿回主體性,把「你讓我很苦」改成「我讓我很苦」,「我」的苦,就是我製造的,不是別人。把苦還原成痛,讓痛來打開我,開發喜捨心。

一個小苦瓜臉,不可能勸得動一個大苦瓜臉的,一定要先回來讓自己有能量。有能量,才有容量,才有空。能量,會帶來空。先讓自己站起來,才會吸引人,才能去帶動一個更沒有能量的人。很多父母搞不懂,訴苦,說教,都比不上你的展現本身,如果兒子感覺到:這個媽媽,天塌下來都沒問題!這個媽媽才是永遠的燈塔!

在關係中,要考慮到對方的獨立、自由、流動,但也一定要加強自己的獨立自由流動。我們有太多頂嘴、指責來指責去的。無法互相榮耀人性的關係,不要再繼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