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在對別人的苦無感 我就是在這樣的錯誤學校教育觀念下長大的,所以國中時代當班長時,有一次導師請產假,嚴厲的代理導師常不在,要我全權代理他,有一次風紀股長陳屏(後來成了民歌手)帶頭搗蛋,全班玩瘋了,我氣得狐假虎威,祭起老師的教鞭重重地打了他一下。可見我那時受到威權觀念的毒害有多大! 閱讀更多
三個懵懵然 求學時候,「朋友」這個名詞讓我有著隱約的不安,人群裡的我總是僵硬尷尬,不知如何開啟話題輕鬆聊天,我總擔心說話不得體或說錯話,我不知道怎麼交朋友? 我很想要有一門課,這門課是跟我討論怎麼去認識一個人?感情是怎麼回事?或跟我討論什麼是真正的好朋友? 閱讀更多
學生時代的痛 我最大的痛,大概是在親密關係方面,父母不提,學校不教,我唯一記得的就是小學老師說的「男女間的愛情是自私的」,還有國中一位女警來學校教防身術,她說,若遇到歹徒要非禮我們,就先告訴對方:「別心急,這我們每天都在做的啊!」這樣才可以鬆懈對方的警戒心,趁虛而入。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很恐怖,國二,我還沒有學到如何愛護自己的身體,也不懂什麼愛情,什麼是親密關係,但是一位女警說的話,「這我們每天都在做的啊!」卻已經深植我心了! 閱讀更多
卡蜜兒沒完成的愛 雕塑風格刻意擺脫「羅丹」,但真正的獨立是無畏的信心,不怕失去,不怕被比下去,不怕閒言閒語,畫評所寫的應當不是卡蜜兒內心真正所想,分手也不一定是悲劇,作品的標題是《成熟》,或想愛卻愛不到位的《成熟》。 閱讀更多
花心有如神住 有一次我正在賞花,小兒子很殺風景的說:「同學在聊天時說,不知道人們為什麼這麼愛看花,花有什麼好看的?不過是植物的生殖器。」不管他同學的話對錯與否,總是有點赤裸裸的,缺少美感,我寧願相信萬物都有深情爛漫的一面,他們在談戀愛,展開美麗的對話,為這世界妝點美麗,生出各種美麗的可能,光是想像這些花花草草的愛情,眼睛也會發亮的!... 閱讀更多
台灣人還沒相信愛 我們的社會常會給人貼標籤說他是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等等。但我並不會因為我愛上什麼性別而把自己歸為哪一類人,我和伙伴的感情是很自然的。…他也慶幸自己可以活到見證美國社會的改變,如歐巴馬總統說的『婚姻不是以性別、選擇或是夢想為基礎,婚姻是以愛為基礎』…」 閱讀更多
我們都是外國人 生命因為「有情」而美,因為「至情至性」而最美,讓彼此做自己,自己選擇什麼是對世間的最好,相信感情是自然的,不用勉強,我就是愛,不是被愛;我就是喜歡,不是被喜歡。願意等待、願意守候,只管做自己的最真最流動。至純至性的愛,是我們每個人,生命的去處,也是最終的歸所。 閱讀更多
《國王的囚房》 該說什麼/能讓夢就只是夢/或是/讓夢不只是夢/極地的風聲/夢裡不斷地/循環/黑夜/覆蓋了黑夜/我們的故事曾經發亮/卻因久泡鹹水/而浮腫/笑靨在反覆冷藏之後/難免失味/而逐漸價廉 閱讀更多
服務式的管理 作者詹姆士.杭特(James C. Hunter)是一個神職人員,他以服事神的精神來服務他所帶領的單位,他做的不是領導,更不是管理,根本就是服務每一個人的工作,但因為他用這樣的謙卑態度服事每一個人,對他所帶領的單位起了一種示範作用,讓每個人都願意像他一樣服務別人。... 閱讀更多
豢養一條河 過來喝水吧/如果時間也忘了自己的長相/那嘩啦啦咆哮著的/並沒有偏見/無論你怎麼使勁拋出一個問句/牠永遠精準接答/而且/不帶鄉音/沒有人眺望鄉愁/沒有人透徹離別/沒有人燃燒愛情/除了你... 閱讀更多
從舞蹈轉到宗教教育 畢業後,自以為懂很多的傲慢,曾讓我錯失了很多學習的機會,傲慢的同時,又怕別人看不起我、不肯定我,不懂裝懂地硬撐,浪費了很多時間。其實別說大學畢業了,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我們知道的都很有限,當你願意把對自己的看法歸零,不預設說我應該很懂、很有成就了啊,世界會變得更大更寬闊,生命力也才會真的流動起來。 閱讀更多
太平蠟像館 九十九年的客居/你曾經遇見自己/以為回家了/聲音/卻開始服刑/你只能有一個表情/只能有一種站姿/只能有一副眼鏡/那完全不是重點/真性/抑或矯情/開的花並未連結你的根部/榮耀是人家寄放的/笑容是借來的/ 閱讀更多
徐志摩的三段情 徐志摩與她們各有一段情,因緣深淺不同,關係緣分自然不同,留給後人許多想像與討論的空間。我們可以用更開放多元角度來看待,特別是有關愛情,責任不是唯一的檢驗標準,重要的是,愛情讓我在關係照見了什麼?是否幫助彼此更獨立更自由,更能活出自己的至情至性最嚮往? 閱讀更多
在乎誰是「外邦人」 佛陀問的是誰是「婆羅門」?耶穌基督問的是誰是「外邦人」?這世界很少人被認為是「婆羅門」,但有無數人被認為是「外邦人」,佛陀在乎誰是「婆羅門」,耶穌基督在乎誰是「外邦人」,被在乎的人越多,普世性越大。 閱讀更多
大地還在妊娠 信傳統宗教與信傳統文化的人傾向於信傳統,總是緬懷過去的好,以為傳統宗教與傳統文化可以解決現代人的問題,其實傳統宗教與傳統文化連過去的問題都沒能力解決。真正的宗教還沒出世,真正的人還沒出生。大地還在妊娠。 閱讀更多
戰魂附身的哈卡舞 我們若要以自身的文化為榮,靠充滿了封建思想、重男輕女的傳統戲曲,或是重功利的民間信仰,是行不通的,這些傳統的內容是統治者刻意保留的臣民文化,如果我們不跟普世價值對話,不碰撞出新的內涵,不疼惜每一個人的自由平等與尊嚴,不在意環境的永續,那永遠不可能找到所謂傳統文化的靈魂。 閱讀更多
人所不容的天作之合 「就我而言,我們的戀情帶給我極大的快樂和甜蜜——這種甜蜜的感覺總是讓我感到愉悅,一直縈繞於我的腦中。不論我走到哪裡,這種感覺總是浮現在我的眼前,帶給我甦醒的渴望和幻覺,令我無法入睡。」「我寧願愛情不願婚姻,寧願自由不願束縛。上帝作證,如果國王願意娶我,並且讓我永久擁有天下的一切,那麼對我來說,更珍貴更榮耀的不是成為他的皇后,而是成為你的情婦。」 閱讀更多
回家 海/就在胸懷裡搖著/而浪花那麼遠/把故鄉細細勾勒/童謠一聲一聲/黃濛濛的照片/淚水洗滌而清晰/鄉愁的原味/西瓜香蕉甘蔗皮/春夏秋冬覆蓋了春夏秋冬/步履卻依然漂浮/直到/永恆的戶籍/蝕刻在群山巍峨的名字裡/回憶被時間反覆蒸餾/結晶/成一條無法辨識的地平線/雖然白髮已開... 閱讀更多
沒有對立,享受獨立 旅程中我一直在回觀,發覺這一年和過去又有些不同的進展,我的注意力放在觸受的覺察更多了,身心疲累緊迫時、境界不順時,看到無意識下的衝動回應,看到自己和這世界在對立。現在,我很清楚這就是練習的禮物,或許在當下腦袋會小打結,我不再那麼恐懼了,我知道只是一時失神,只要繼續尋伺,就會安放。 閱讀更多
從有對象到無對象 當人們把創作的靈感泉源等同創作者這個人本身,創作者就開始會有種種「我是、我不是、我好、我不好」的焦慮,當一個人被「我」充滿,就沒有位置留給繆思了。 古希臘羅馬人相信,一個人之所以能夠創作什麼、有什麼樣的才華,都是因為這些超凡存在的降臨,如同那些偉大的宗教、文學、藝術作品需要「靈媒」,需要透過某些人實現出來,當你準備好了,老天爺選擇你做祂的「載具」、祂的筆、祂的手、祂的身體。 閱讀更多
冰冷的母親 終於/一切都亮起來了/那樣的氣味/漸漸地熟悉/熟悉的棉花糖/還有巧克力/熟悉的牆壁塗鴉/還有心愛的玩具/不明白/火是怎麼突然長大/屋子怎麼變成好玩的石頭和砂/沒有人聽見我的名字/腳步變得好多又好快/水和麵包各自躲貓貓/連大人也找不到/時間變得好近好近/童年的長相/卻那麼陌生那麼遠... 閱讀更多
明天會不會是下一個激情的舞郎 野杜鵑的顏色從來就是個謎題/如果陽光自己也忘了/樹葉上/精靈們用專業術語/彼此餵食/咿咿呀呀/已經石化的姿勢/將沉默的巨響傳遞給每雙搜奇的眼睛/據說/那一天/也只有耳朵是醒著的/那一天/天上的水和天下的水失去了界線... 閱讀更多
生命真的完全翻轉了 華人文化只談善不談真,讓我們家裡四個人都不快樂,院長說先求真再求善才可能真正的美,憑著做最真自己的動力,翻轉後我們重獲自由,大家才有真正的快樂。我從傳統華人文化的無明中,翻轉成懂普世價值、有靈魂體的、真正完整的人,我悟到結不結婚、離不離婚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找到真正的自然,道法自然的「自然」,呼應人性的最真最好最美的自然。 閱讀更多
榮耀往生或消費死者? 死亡是有形的結束,無形的開始,真正的告別式,應當幫助我們連結往生者的愛與遺願,並藉此反思生命,貼近靈魂。靈是天地間至情至性的心,魂是一期生命自我認同的核心價值。魂對準靈,靈在魂裡催化,我們的每一個呼吸,才能榮耀生命,不虛此行。 閱讀更多
王政忠與亞倫‧斯沃茨 假如他今天生活在希特勒的統治下,他應該也不會去質疑這個體制,而是教學生在體制的範圍內,發揮自己的最好,高分通過國中教育會考。這有什麼不對嗎?從普世價值的觀點來看,這可能會對體制的不公不義視而不見。自由的定義包含反抗威權、反抗對「做自己最真」的限縮,為信息自由獻身,這恐怕是東方社會或是王政忠這樣的教育者無法了解的。 閱讀更多
花。開了 事實上/他已經抵達新的花園/我們正跋涉尋覓的/他早已/遠離/歷史的軌道/曾在年少的脈搏裡/呼嘯/緊盯著真相的臉龐/隨著鏡頭的季節/拉長又抽扁/彎曲又僵直/早已舖好的道路/他徒手扒除... 閱讀更多
假期 颱風在地圖上/酗酒/搖晃的步伐/踩破/氣象局的每顆骰子/群聚的雨傘下孵著/一雙雙/頑皮的小腳丫/水花是那麼地羞澀/低調伴奏著/雨鞋/笑聲/人行道旁的小樹苗/屋頂是那麼地豪情/呼呼地響著/屋簷/欄杆/還 閱讀更多
句句哈利路亞不同味 他62歲出家5年(1994-1999),法號「自閒」。對他而言,「寺院是修復創傷的場所」。「自閒」兩個字聯想到同樣嗜飲、好吟詠的魏晉詩人陶淵明作詩:「居止次城邑, 逍遙自閒止。」他們都是「無夕不飲」,不飲則「情無喜」、「不安寢」、「不能起」。為了身體健康,不得不少喝點。 閱讀更多
一個翻滾沸騰的夏天 有一本談藝術的書,說印象派之前的畫家,都是在工作室裡頭畫畫。那時的風景畫也只是附屬於宗教畫或肖像畫的背景,裡頭的森林都清一色是黑黑褐褐的顏色。但印象派興起後,畫家走到室外畫畫,甚至可以乘火車到遠處寫生,他們的世界變得寬廣,不再是閉門造車... 閱讀更多
夢想是我的魔法棒 「為什麼我說失敗是有福利的?因為失敗將那些非本質的東西都剝離了。我不再偽裝自己,我找到了真正的我,我將自己所有的精力,投入完成對我最切身的唯一一項工作。」「要是我以前在其他地方成功了,那麼我也許永遠不會有這樣的決心,....」 閱讀更多
沒有一朵雲該被怪罪 下雨了/花瓣摔落泥巴地/透濕的翅膀蹲著欄杆/稻田揚起舞步/樹苗高聲歡唱/打雷了/貓兒繭入了被窩/鼾聲驟然中止/空氣加速淨化/雨點有了節奏/雨停了/土壤被陽光煮沸/蝸牛抬著溶化的臉/山嵐的劇場正式開演/虹彩下了個很大的腰... 閱讀更多
把全身當成大耳朵 喜歡葛蘭妮(Evelyn Glennie)在TED對聆聽的詮釋:聆聽吧!聆聽吧!我們在聆聽什麼?首先我們要做的是,傾聽我們自己(listen to ourselves),比如當她緊抓鼓槌來演奏時,清楚感覺自身與鼓槌是不同的兩個東西,是分離的。當她放鬆時,反而能夠在動作中感受到手臂、手掌、鼓槌、鼓面成為一體,力量不需要大,卻獲得更大的共鳴。 閱讀更多
月娘个眠床(台語詩) 拄拄洗好身軀的月娘/給眠床舖在暗空中/伊猶原嫑想欲睏/伊歡喜佇欲睏進前一个人散步/歡喜聽蟲仔佇草仔埔底彈吉他/歡喜佇樹葉仔縫內/覕相揣/歡喜/專心算著/眠床邊囡仔个哈唏/佇咧巡田水的阿公/遇著她/就坐在田岸佮伊開講/... 閱讀更多
自拍 鏡頭/試圖以廣角/征服世界/想再加工精煉的/壓下大拇指/裱褙/記憶重複著/壓縮/與/解壓縮/幾顆結了晶的半成品/過程中/抖落/於是在透明的假想中/我們開始渴望自己/我們尋覓自己/幻想自己/雕刻自己/膜拜自己... 閱讀更多
採蜜的人 那一年/你來/艷陽沒有別的顏色/空氣裡沒有甜味/土壤與岩石/沒有歌聲從中流淌/骨頭在風中靜默/搖動/枯木的臂膀/於是我們/我們揚起身上的披布/輕輕走過/ 那一年/聽不見土地懷孕的心跳/... 閱讀更多
愛與自信,永不放棄 「找到心,找到信心」,真的很重要。影片中育仁的媽媽跟跌倒的育仁說:「我沒有辦法陪你一輩子,但腦麻會陪你一輩子,你要自己爬起來。」,內心有難過,但也對她媽媽覺得佩服,願意陪伴他去找到信心。... 閱讀更多
配對的美感 「妳讓我想要成為更好的人!」這句話,很平常很實在,找到配對,就是這種美感。這不再是把妹的技巧,他有強迫症,但也同時有著一副深情凝視的眼神。真正的關係一定是「因為你,我更了解自己,更能做自己的最真、最嚮往;因為關係,彼此更自由、更獨立。」... 閱讀更多
小心祈禱變成偏執的內化 牧師告訴她,聖經的撰寫和解釋是透過凡人的,凡人不能評斷凡人。《利末記》裡也曾說人不能吃貝類,不能穿兩種材質做成的衣服,不貞潔的女子該受懲罰,這些放到今日都是對的嗎?透過牧師她又認識了其他同性戀者的家屬...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