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兒唸中國史的困惑 小女兒問我,我們這一代的小孩都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了,為什麼還要唸那麼多中國史?唸了中國史,只會覺得清末以後盡是為政者的腐敗,為什麼不多唸像歐美那樣一個進步的國家的歷史,讓我們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閱讀更多
岳父與爸爸的遺照 明明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卻只能努力改變自己去適應社會,期望得到那一絲尊嚴與虛假的自信,甚至去欺負比他更弱小的人,以證明自己的強大。華人傳統上都是以家族為經濟單位,而華人信奉狹隘血緣的宗法大家長制,除了讓男人倍感壓力... 閱讀更多
從阿甘到阿Q 華人社會其實是很阿Q的,因為從來不懂得自己的權利是什麼,受侵犯、迫害的時候,也只會逆來順受,忍辱負重,總會說惡有惡報,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即使命都沒了,也說沒關係,反正20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閱讀更多
社會觀感與主體性 我們凡人沒有資格說他們自作自受、自業自得,就像害怕無常的人沒有資格談愛情,沒有資格對社會不允許的愛情說三道四。敢挑戰社會觀感「村八分」,敢特立獨行,世間才可能不再人云亦云,人類才可能有主體性,做最真最不虛偽的自己。 閱讀更多
難以下嚥的科學 無人能否認施打疫苗與食用基改作物絕對百分百的永無副作用,就像使用手機或住所離基地臺太近,手機基地台發出的電磁波輻射可能致癌,或導致遺傳基因變異、荷爾蒙失衡等等症狀,目前卻無法規通則明定基地台與住宅的適當距離。事實是利弊取捨後,我們決定使用手機。 閱讀更多
我不是境,我是心 這個身體裡,滿載了他們的生命,每一個呼吸,每一個細胞,都在跟這些生命繼續交換著訊息,去蕪存菁,而我這個個體的存在,只是無數生命經歷淘洗、淬煉出最真最好最美的,將之傳承下去。這個體悟,讓我的全身因為虔誠而再度灌滿力量。 閱讀更多
初嚐「往生」的境界 初嚐「往生」的境界是如此的美妙耶,死亡真的不可怕,甚至很可愛,是真正愛的誕生!因為沒有大腦的作用,而是全心感受著生前的每一個人時,可以更立體式的穿透語言的隔礙,觸動到每一個人內心裡最純真的愛!感覺這樣的淚水好特別,不是一種情緒,是一種澈見愛的共鳴… 閱讀更多
讓不同信仰對話 在一個公民社會中,政治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不偏袒任何宗教或道德教條的平台,此處所謂的「宗教或道德教條」,包括統治者的神格化,以血緣論國族的宗法意識,父權大家長的道德框框…。如果政治力偏袒某一種「教義」,必然會限縮言論自由,打壓、甚至消滅其他的觀點... 閱讀更多
投票權為何神聖 不要看英國的民主好像理所當然,英國女人的投票權,是用自己的身體去衝撞來的!Emily Davison在賽馬場肉身衝撞國王喬治五世的馬,不治身亡。五年後,才爭取到30歲的女人有選舉權,又過了10年後,21歲的女人才有選舉權。 閱讀更多
在關係裡面開展自由 在東方的教育下,我們常誤以為自由是飛來飛去的那種才叫自由,其實,自由的人,是最能夠承擔的人啊,因為,他能夠在關係裡,不被關係束縛,在感情關係裡,不被貪嗔痴束縛,所以,他才能夠義無反顧地浩蕩赴前程,以畢生之力,推動每個人的自由。 閱讀更多
我們共有的小小無限 「息者自心也,自心為息,元神也,元氣也,元精也。升降離合,悉從心起,有無虛實,咸在念中。」古人的息是自心、今心,是元氣、不是呼吸。呼吸不是為了呼吸,呼吸是為了元氣,為了回心轉意;今心為念,一念一生持。 閱讀更多
亞裔移民美國的焦慮 一直以來,亞裔美國人都是屬於「沒有聲音」的一群,即便出現在螢光幕上,也多是陪襯的角色,是從白人角度界定的亞裔性格。這部影集,首次以亞裔美國人作為敘事主體,訴說身為「他者」的經驗,並從邊緣觀點來解讀主流的白人文化... 閱讀更多
奴工拚搏出的時尚 如果我們的社會追求民主價值,那麼,在佔了我們大半人生的工作場域中,為什麼我們卻完全讓渡我們的主體性?為什麼我們容許決策過程如此的不透明、不民主、讓資本家成為現代社會生產體系中的獨裁者? 閱讀更多
九型性格學邪惡? 800年前羅馬天主教會就設立了異端裁判所,專門給人貼上邪惡的標籤,以宗教法庭獵巫施以火刑,這樣的信仰是野蠻,不是要對話,還好現代社會是政教分離,訴求對不同信仰的絕對包容,我們不用再擔心異端裁判所的逮捕、刑求、監禁、火刑處死。 閱讀更多
上座更了解自己 認真由衷感覺每一口氣的綿綿密密的氣息,透過呼吸,填滿心中有形的缺憾;透過呼吸,填滿心中有形的缺憾;透過呼吸,感覺與自己真正在一起。只有呼吸,才能把靈(核心價值)與魂(自我認同)兜在一起,身與心有了緊密的連結! 閱讀更多
奧汀的詛咒 一對波蘭年輕夫妻的初生嬰兒Leo,得了俗稱Ondine’s Curse (奧汀的詛咒)的罕見病症,隨時可能在睡眠中停止呼吸而離世。先生是華沙電影學院的學生,把他們這段困難的日子拍成了紀錄片。 閱讀更多
從感情依賴走到感情獨立 天為什麼光?因為,眼睛看得到。生命為什麼有喜樂?因為,內心的陽光很充足。我們都可以鍛鍊內在的陽光,也就是一種生命美感的鏡頭,透過這個鏡頭去看世間的一切。我對你好,不是因為你也對我好;而是因為我深深受用天地的厚待,喜樂滿溢。 閱讀更多
基督教正在反擊「政教分離」 學術必須獨立於政治、宗教之外,這是必須堅持的信念。如果神聖的大學校園不能免除被政治或宗教勢力所操控,這樣將沒有學術尊嚴,也就不可能有獨立的學術研究。更重要的,這將會影響到每個青年在受教育階段所應該接受鍛鍊的思想自由。 閱讀更多
不再在外圍虛耗 過去學了許多的療法,與身心保健,其實都是基於對生命無常的恐懼,根本無法解決核心問題,對於坊間塔羅、占星、靈氣、通靈、能量閱讀……感到索然無味,知道要把時間精準對焦到修行的核心,身口意的轉化…… 閱讀更多
生命態度的翻轉 很開心自己很清楚自己要什麼,這次注意力總算擺對。我不想再在原地打轉,一邊抱怨生活苦悶,一邊又離不開舊有的方式,一邊又羨慕別人,怎麼會有奇蹟發生?瘦身對我來說也是奇蹟,但真正受用的奇蹟是我生命態度的改變。 閱讀更多
個人的「真」與關係中的「善」 西方社會也曾經有過真和善的鬥爭,但近百年有走出來。如尼采說要做獨立自主的人,如果順著世間的善惡,你不可能理解什麼是善惡。從自己的最真最流動出發,才可能完全超越自己,超越善惡,做一個真正的人。 閱讀更多
請不要弱化女性 現在台鐵火車上設立婦女夜間搭乘專用車廂,我們覺得這是好事?還是不好的事?現行法律,只要單方面感覺不舒服,即構成性騷擾,這是好?還是不好?他認為現在台灣政府所制定的《性騷擾防治條例》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