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隔離,我們沒有往來 種族隔離、男女隔離、貧富隔離、主奴隔離,在歷史上都曾被認為天經地義,隔離就像成見、就像負壓病房隔離,只有隔離才能杜絕誘惑與看不順眼。我們的文明因為資源不平等,城鄉差距,人與人之間仍然保有各種面向與層次的隔離,或隱或顯。因為隔離,我們互相沒有往來;因為隔離,我們感覺相對的安全。 閱讀更多
強迫症,偷走了他的注意力 用「我」去面對,根本承擔不起壓力。苦不堪言,你的「我」只好破掉!變「緣起」。你不過是緣起的一個波浪,是世間苦的波浪,「我」只是世間不可意的連動震盪,作受同體。唯一能做的,就是看到貪瞋痴是不可承受的重而放下。唯一能給的,只有慈悲喜捨。 閱讀更多
「異端 」是濫用權威的誣控 「異端 (Heresy)」是個很可怕的名稱,在黑暗時期如果你的信仰不附合當時的基督教教條,被控告為「異端」或「褻瀆神靈 (Blasphemy)」,結果會喪失生命,因為這是教會控制人民思想與信仰的手段。15世紀著名的法國鄉村女孩貞德 (Jeanne d’Arc) 勇敢率兵打敗英兵的侵略,可是後來被教會人士誣告為「異端」,結果被活活燒死。 閱讀更多
病在對別人的苦無感 我就是在這樣的錯誤學校教育觀念下長大的,所以國中時代當班長時,有一次導師請產假,嚴厲的代理導師常不在,要我全權代理他,有一次風紀股長陳屏(後來成了民歌手)帶頭搗蛋,全班玩瘋了,我氣得狐假虎威,祭起老師的教鞭重重地打了他一下。可見我那時受到威權觀念的毒害有多大! 閱讀更多
三個懵懵然 求學時候,「朋友」這個名詞讓我有著隱約的不安,人群裡的我總是僵硬尷尬,不知如何開啟話題輕鬆聊天,我總擔心說話不得體或說錯話,我不知道怎麼交朋友? 我很想要有一門課,這門課是跟我討論怎麼去認識一個人?感情是怎麼回事?或跟我討論什麼是真正的好朋友? 閱讀更多
學生時代的痛 我最大的痛,大概是在親密關係方面,父母不提,學校不教,我唯一記得的就是小學老師說的「男女間的愛情是自私的」,還有國中一位女警來學校教防身術,她說,若遇到歹徒要非禮我們,就先告訴對方:「別心急,這我們每天都在做的啊!」這樣才可以鬆懈對方的警戒心,趁虛而入。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很恐怖,國二,我還沒有學到如何愛護自己的身體,也不懂什麼愛情,什麼是親密關係,但是一位女警說的話,「這我們每天都在做的啊!」卻已經深植我心了! 閱讀更多
卡蜜兒沒完成的愛 雕塑風格刻意擺脫「羅丹」,但真正的獨立是無畏的信心,不怕失去,不怕被比下去,不怕閒言閒語,畫評所寫的應當不是卡蜜兒內心真正所想,分手也不一定是悲劇,作品的標題是《成熟》,或想愛卻愛不到位的《成熟》。 閱讀更多
花心有如神住 有一次我正在賞花,小兒子很殺風景的說:「同學在聊天時說,不知道人們為什麼這麼愛看花,花有什麼好看的?不過是植物的生殖器。」不管他同學的話對錯與否,總是有點赤裸裸的,缺少美感,我寧願相信萬物都有深情爛漫的一面,他們在談戀愛,展開美麗的對話,為這世界妝點美麗,生出各種美麗的可能,光是想像這些花花草草的愛情,眼睛也會發亮的!... 閱讀更多
台灣人還沒相信愛 我們的社會常會給人貼標籤說他是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等等。但我並不會因為我愛上什麼性別而把自己歸為哪一類人,我和伙伴的感情是很自然的。…他也慶幸自己可以活到見證美國社會的改變,如歐巴馬總統說的『婚姻不是以性別、選擇或是夢想為基礎,婚姻是以愛為基礎』…」 閱讀更多
我們都是外國人 生命因為「有情」而美,因為「至情至性」而最美,讓彼此做自己,自己選擇什麼是對世間的最好,相信感情是自然的,不用勉強,我就是愛,不是被愛;我就是喜歡,不是被喜歡。願意等待、願意守候,只管做自己的最真最流動。至純至性的愛,是我們每個人,生命的去處,也是最終的歸所。 閱讀更多
《國王的囚房》 該說什麼/能讓夢就只是夢/或是/讓夢不只是夢/極地的風聲/夢裡不斷地/循環/黑夜/覆蓋了黑夜/我們的故事曾經發亮/卻因久泡鹹水/而浮腫/笑靨在反覆冷藏之後/難免失味/而逐漸價廉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