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汀的詛咒 一對波蘭年輕夫妻的初生嬰兒Leo,得了俗稱Ondine’s Curse (奧汀的詛咒)的罕見病症,隨時可能在睡眠中停止呼吸而離世。先生是華沙電影學院的學生,把他們這段困難的日子拍成了紀錄片。 閱讀更多
個人的「真」與關係中的「善」 西方社會也曾經有過真和善的鬥爭,但近百年有走出來。如尼采說要做獨立自主的人,如果順著世間的善惡,你不可能理解什麼是善惡。從自己的最真最流動出發,才可能完全超越自己,超越善惡,做一個真正的人。 閱讀更多
剛考完會考 國中三年是我人生的蛻變期,我的自我認定從沉醉迷惘搖擺到確定,我有意識的選擇自己的未來,進而關心各種議題,不管知不知道,我不畏縮退卻,與大人無所不談,我的心向全世界打開;跟大人談話,我有平等交流的感覺,真的是「對話」。甚至有大人問我,「會讓我心動,會讓我想要交往甚至攜手終生的伴侶,一定要有那些條件?讓我自己有信心有魅力引以為傲的條件又是什麼?」⋯。 閱讀更多
過年:不再給過去束縛 華人過年的「過」,相當於猶太人「逾越」(Passover)。都有趨吉避凶的意味,華人叫「年關」,以色列人叫「生死關」。如果猶太人「逾越節」代表「不再為奴」,華人過年代表「不再給過去的一年束縛」。 閱讀更多
佛經故事很無聊 在西方社會中,比較上道的一般人,可能都比台灣的修行人更懂得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不流動。其實,情緒並不可怕,只要懂得管理情緒。像是美國小學有所謂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教導孩子們從小就能夠認得自己和他人的情緒訊號,並做出合宜的回應,這應該是最基本的社交能力。情緒管理是西方教育的優點;東方則是揭櫫一個很高的標準,做不到後,就看不起自己和別人,認為此生無法成佛,或者變成自我放逐,得過且過。 閱讀更多
瑕不掩瑜逆轉勝 當她接受自己之後,她開始走出去,幫殘疾人士成立非政府組織,畫畫,並且參與展示活動,她用她的方式走向世界,世界也開始接受她,認可她。她成為聯合國婦女組織的巴基斯坦親善大使,為婦女和兒童的權利發言。她也得到2015年BBC的百大女性獎項和2016年獲選入三十歲以下的「富比士30」。 閱讀更多
女神嘎嘎的感性演說 是什麼樣的人性環境不允許我們做自己的最真,是什麼樣的人性環境讓我們失去良善與勇氣?是什麼樣的威權社會讓我們勢利偏執?是什麼樣的社會不給青少年完整的性教育卻動不動申斥訓誡不當的兩性關係與性侵?是什麼樣的社會攻擊自己完全不了解的同性戀卻自以為代天宣命? 閱讀更多
單身沒什麼不好 「當人們說:如果你單身,你一定很孤獨時,他們忽視了單身人士可能將更多精力放在經營友誼從而獲得更多友情的可能性」,德保羅告訴《赫芬頓郵報》女性專欄:「事實上,單身人士比起那些只關注結婚伴侶而忽視所有朋友的人,可能會擁有更多的依靠。」 閱讀更多
害怕「不正常」的標籤 大兒子說,「我也以為你有認真想過才決定用『正廠』的。我也認為應該用『正廠』比較有品質保證,才會跟著附議。齁,誰知道你這麼糊塗,聽錯,還怪別人。」 原是彼此用詞語彙不同,照見自己聽糊塗了,卻不在當下問清楚,不知以為知,對方也以為我做了準確的選擇,哪知一個諧音有著天壤之別的誤差,下次聽不懂,一定要請對方好好的解釋一番,才不會再鬧笑話。 閱讀更多
給大姊送行 我閉眼跟虛空中的大姊說感恩她這一生的示現,我知道她很愛家裡每一個人。她是很有能量的人,每次看到她都感覺她的眼神與神色中流露著生命的能量。我沒有聽過她對任何人的抱怨,即使在經歷了這麼多年的不堪與痛苦。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