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鐫刻「無」字的導演 嫂嫂在最後與她談心時說,「妳比我好多了」,雖然是要嫁一個中年喪偶還帶著三歲女兒的人,但「妳是有好好想過的,不像我什麼都沒想就嫁過來了」。在50年代初,相親是主流。1963年12月12日,小津在他60歲生日那天的日暮時分,因癌症而長離人世。他的墓碑無名無姓,只鐫刻了一個大大的「無」字... 閱讀更多
被遺忘的耶穌本懷 本書作者,透過研究真實歷史中耶穌所處的政治與社會環境,還原耶穌關心社會不公不義的本懷,也許更接近耶穌想要傳達給世人的訊息:「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竇25:40》」,強調恩典的重要,凡進入天國的,憑的不是表面的、有對價關係的行為,憑的是「信心」。 閱讀更多
自己審量什麼是合理的 有人不懂他為何要信仰一個反對他的宗教,但他認為像佛陀和耶穌在當時都是反叛性十足的開創者。耶穌主張人要獨立思考,祂的很多作風是讓傳統猶太教的長老很頭痛的。聖經裡不曾反對過同性戀,猶太歷史裡,掃羅的兒子約拿單王子與戰勝強敵歌利亞的大衛一見如故,他們彼此結拜立約,相互委身,忠誠地保護對方,願意將王位讓給他。 閱讀更多
走向 怎麼在這裡?/看著河面上點點銀色的風/無聲地等待/好遠好遠好遠好遠的/下一個/呼吸/怎麼/有這滿眼浮起的燈火?/長長的小徑/只承載著一縷/煙一般獨行的/身軀/緩緩地/緩緩地/朝向自己走來/他們還是沒能跟上/門/早已伺機捕捉/每一雙探尋的眸子/而靈魂哪/是否備妥了謙卑的頸?/撐起的翅膀/被風倏地舉起 閱讀更多
道德做為一種品味的選擇 道德不應該是一種制約,不應該受外在街談巷議黨同伐異排擠效應的束縛,道德應該是一種美感品味的選擇,就像要不要與菸酒為伍,是一種選擇,只要不酒駕、不在公共場合抽煙,都可以接受,就像要不要熬夜、作息不正常,就像要不要結婚生小孩,就像要不要關注公平正義,就像飲食要不要高膽固醇、高糖、重鹹重口味,別人管不了。 閱讀更多
什麼是真正的人? 「賽德克‧巴萊」為台灣解放了一個被禁錮多年的族群記憶和身體,坐在電影院裡,看著螢幕中的人物,在獵殺的時刻,無畏死生,在歡慶的時刻,手舞足蹈,在悲憤時,不壓抑淚水與嘶吼,在驕傲時,放聲昭示天地。女人的歌聲,彷彿是慧詰的嘲諷思辨,而祖先的智慧,早已化作風中的低吟。 閱讀更多
初識音樂木雕家蔡平陽 今天早上要拜訪木雕蔡老師,蔡老師一如以往,很熱情地招呼一寂,跟她分享他的作品。令人驚奇地,原先預想的緊張狀況都沒出現,增上的發展一樣樣接踵而來。一寂介紹完三昧智學院的宗旨後,蔡老師帶我們進去主屋參觀他的作品。在木雕桌椅與許多陳列品旁有一台演奏式的大鋼琴。蔡老師突然坐下來,很氣派地開始演奏,即席演奏ㄡ, 閱讀更多
台灣的「村八分」 發覺大家真的都很不喜歡這種拜拜文化,能簡化就簡化,能應付老一輩就應付一下老一輩,這也是我們台灣的「村八分」。但我相信隨著觀念的進步,生活型態的改變,這些食古不化的文化將被淘汰。 閱讀更多
生為「真正的人」的驕傲 什麼是真正的人?什麼樣的文明會讓人感覺驕傲?莫那魯道與父親亡靈於溪邊的合唱,至今仍迴盪在心中。年近五十的莫那魯道在父親身邊,剎時,彷彿回到了兒時記憶。當他以深情凝視的眼神,看著父親逐漸遠去的背影時,他也看到了彩虹,聽到了祖靈的呼喚…他找到了自己,一個生為「真正的人」的驕傲。 閱讀更多
給巴基斯坦女人翅膀的天使 從16歲到今年即將26歲的小女子,在全世界都感覺無力的傳統伊斯蘭社會,竟然可以在那麼樣艱難的環境中,成就如此讓人景仰的變革,難怪人們頌揚她是「馬拉拉第二」,她回應說「在巴基斯坦,每天都誕生一個新的馬拉拉... 閱讀更多
步道十帖 *桐花/非因冷的極致/非因北的典故/當融化的大地/釋放了你/我就引燃/所有的白/*小徑/用心跳去看/用呼吸去聽/用髮梢去嗅/幸好你來了/現在的你一定懂/坦直/不見得比蜿蜒更趨近真實/*靜謐/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