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跨性別」? 未來的新時代,人們還需要交換的是對生命意義與人際往來喜樂的認識,它可能以電影、劇場、小說的形式出現,也可能以哲理對話的形式出現。在教育中,我們不必去避免學習「有用」的事情,而是要讓每個人維生的方式,跟自己的志趣、核心價值契合,讓自己的生命更自由、更獨立、更契入自己的嚮往,而不是只為了生存的溫飽而已。 閱讀更多
未來需要的人才特質 丹尼爾‧平克(Daniel H. Pink)在《未來在等待的人才(A Whole New Mind Moving from the Information Age to the Conceptual Age)》一書提及,這個世界原本屬於一群高喊知識就是力量、重視理性分析的特定族群──會寫程式的電腦工程師,專搞訴狀的律師,和製作數字報表的MBA,但現在,世界將屬於具有高感性能力的另一族群──有創造力、具同理心、能觀察趨勢,以及為事物賦予意義的人。 閱讀更多
念北一女的「好處」 我突然驚覺,類似的討論,在這個群組中也曾有過,我今天才發現,這個「因為考試升學我們才會遇到同質性的朋友」的邏輯推論是有問題的!因為,大家口中所說的念北一女的「好處」,並不一定要透過成績至上的升學制度才能達到,甚至,在這個制度下,很多本來或許會跟我們成為知心好友的人,因為不會考試或是不愛念書,因此就無緣認識我們了啊! 閱讀更多
需要什麼樣的通才教育 不論在什麼場合中,都有「指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診斷能力,就是通才教育要培養的人才。其實,每個人天生下來應該都有,小孩子的時候都會問為什麼,只是一直被大人敷衍、被禁聲…,到最後,就失去了這個能力。 閱讀更多
佛教教育的陰暗面 家長們對佛教學校有著明亮正面的想像,而對於天主教,西方社會已經有很多的批判(受基督新教與媒體獨立影響),所以,一個佛教學校的年輕人,比起天主教學校的年輕人,更沒有反抗的資源,也就更有可能發生憾事。這就是作者決定動筆寫這篇文章的原因... 閱讀更多
死刑意謂生命比自由重要 黑格爾講的不一定都對,但他說中國的倫理沒有「主體性」元素,沒有自由的精神,就真的很震撼,發人深省。對黑格爾而言,六度波羅蜜只有一度,不妨稱之「自由波羅蜜」!以牙還牙的死刑,不處以終身監禁,代表這個社會認定生命比自由重要,如果這個社會認定自由比生命寶貴,剝奪自由應該更具處罰意義。 閱讀更多
耶穌討厭宗教? 耶穌不是真的討厭宗教,而是討厭早已落後於聯合國人權兩公約的宗教,真正的宗教,應該要比自由平等博愛的普世價值更深刻有力,但現世的宗教要你只顧好自己精神生活的乾淨,要你對世間不公不義視若無睹...和耶穌的愛相去甚遠! 閱讀更多
從受害者家屬到自我修復 在努力改善制度的同時,在個人層面,我們真的也需要鍛鍊自身的超然與清明,透過「停」的力道,跳脫從眾心理、血氣衝動、社會情境…對我們的控制。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記,有朝一日,角色對調,情境改變,我也可能是那個犯下罪行的人。所以,切莫沾沾自喜,得意忘形,自以為義。 閱讀更多
心有怨恨到真殺人的界限 殺無辜的人有罪,殺死有餘辜的人無罪。如果我真想殺人,才不管你有罪無罪。心中的怨恨能因殺人而消?被害人能因兇手判死而消?我想殺人到真殺人,有什麼能阻止我?除非有人能消我心頭恨。 閱讀更多
解放偏狹的心量 「今天,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人擁有網路。但是網路的某一部分,被人性中不那麽高尚的一面俘虜了。」戈寧說道。「因此,五年前,我說,『想要解放社會的話,你需要的,其實只是網路。』今天,我相信,『想要解放社會的話,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解放網路。』」 閱讀更多
私密神聖與婚姻現實 有真愛、真心繫屬,不生小孩,沒有要傳宗接代,就不可以「成家」嗎?很多夫妻葛藤纏縛卻沒獨立成熟也叫做「家」嗎?兩人間的私密神聖,對準天地,不管是異性戀或同性戀的愛侶,原本都不需要法律介入,何以會想要進入婚姻?要的恐怕也是法律給結婚的好處,不是那一紙代表文明、自制的制約。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