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音樂木雕家蔡平陽

2015-03-14一曄

今天早上要拜訪木雕蔡老師,蔡老師一如以往,很熱情地招呼一寂,跟她分享他的作品。令人驚奇地,原先預想的緊張狀況都沒出現,增上的發展一樣樣接踵而來。一寂介紹完三昧智學院的宗旨後,蔡老師帶我們進去主屋參觀他的作品。在木雕桌椅與許多陳列品旁有一台演奏式的大鋼琴。蔡老師突然坐下來,很氣派地開始演奏,即席演奏ㄡ,我很訝異,今天才知道,蔡老師原本讀花蓮師專音樂科,在從事木雕前是鋼琴老師。木雕的手跟彈鋼琴的手,是同一雙手,粗獷與細膩的對比與結合。

把三昧智學院的照片給他看,因為沒有裡面的照片,蔡老師決定立刻拜訪三昧智學院,然後還帶上他的女兒(我第一次遇到)。沿路上,蔡老師在前座聽著一寂跟她女兒的談話,有關日本在台灣的建設歷史,台灣的文化的創新與傳承等大問題,聽著聽著,蔡老師也加入談話,提起他小時候,接觸日本文明的記憶。因為日本戰敗後,留下許多精美的屏風和日常用品都是木頭作的美麗作品,他因此對木頭工藝很有好感,後來日本房子拆掉時,也趁機收集了很多木頭。這是他日後會轉向木雕的潛意識之一。

參觀智學院後,他認為原來那塊木扁,並不適合放在戶外,因為太小了,不夠大氣。他建議不要急,等到有更合適的,再裝上去。原來那塊,適合放在室內。還有其他的建築與擺設細節,他都知無不言。多了一雙眼睛,提醒我們的盲點。

接著他為我們導覧新城鄉原住民活動中心的木雕作品。路上聊起原住民的木雕藝術,才知道,除了排灣族之外,大多數的原住民並沒有木雕工藝。最近出現的原住民木雕是他創建起來的,也是他教授出去的。在光復國小出名的小學生木雕,那裡教授的老師,就是他的學生。因為他不是原住民,所以沒能申請補助。所以一切靠自己,儘管沒利沒名,他盡其在我,好好地作他能作的,希望留下一點東西。

他想讓女兒認識我們,看能不能有緣進一步作朋友,甚至來智學院幫忙。女兒的資質很好,去美國工作過,也一人在外旅行過大半個美洲。解剖研究所畢業後,在慈濟醫學院工作,管大體解剖室。不知為什麼,工作兩年,她就辭職了?蔡老師完全接受她的決定,目前還在家,沈澱當中。所以,蔡老師希望她能多認識一些朋友。

以前的種種記憶與判斷,真是「諸相非相」,感謝今日的機緣,讓我好像初識蔡平陽木雕老師,還相見恨晚。令人會心一笑的:蔡老師知道我們最喜歡的樣式是深咖啡底,配上淺白的字。他答應如我們所願,重新染色,真是貼心。(其實他認為這種底色太暗了,不適合這棟建築。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