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與嗜癮的關係 當在大腦前額皮質處於「離線狀態」,我們會退回老習慣。這也是為什麼當知當解很重要。明白我們如何養成習慣,幫助我們更深層去了解,從骨子裡去了解。那我們就不需強逼自己憋住,或是遏止自己的行為,我們會從一開始就沒有太大興趣去做這件事。 閱讀更多
備取的推拿 在寂靜的片刻,突然想起最近小兒子遞補錄取填寫志願的事,要我幫他留意是否有遞補通知信息,這件事讓我感覺無比沉重,很想知道為什麼?它帶給身心的壓力又是什麼?我連結上這個問題,天啊!身體立刻起了變化,原先跟自己談戀愛甜蜜的一體感逐漸消失了,背部變得無比的沉重與痠痛... 閱讀更多
收割寫日記的好處 這個實驗研究的信念是,當寫日記幫助人們更了解自己的經驗、體會或在寫日記中找到新的意義時,那寫日記就發揮了效用。具備這樣可以用較有組織、條理清晰及有建設性的方式來思考自身經歷的能力,可以減少因為這些經歷引起的情緒激動跟壓力。 閱讀更多
寫日記要得分 寫日記,是在練習看有不看無,類似齋戒禱告,寫之前,先要潔淨自己,讓身心接天接地。 如果當下身心沃齪(ak-tsak),代表作息不流動了,所以鬱悶、煩躁,鬱卒(ut-tsut)。那就先聞思,或是做定課,讓身體的地水火風歸位,再來動筆。 閱讀更多
紫薇季 經過自然與靜坐的洗滌,整個身心煥然一新,得到無限的滋潤,心境變得無比寧靜,下了座依然能隨時連結上座的森林想,隨時隨地,讓自己沐浴在大自然的寧靜中,讓大自然的森林想來釋放日常生活與人際互動的匆忙與壓力,身心安靜下來,自然看到自己在哪裡得分,又在哪裡失分,又該如何調整,如何善解對方了。... 閱讀更多
呼吸的喜樂能量 好奇地一問再問,這是最自然的呼氣嗎?這是最自然的吸氣嗎?這是最自然的姿勢嗎?中途感覺坐墊後半需要調高,調整後,感覺呼吸往下更貫通了。中心線感覺更不費力地挺直,伸展著。光是能夠好好地頂天坐地,感受這個姿勢蘊含著人性的尊貴莊嚴,就很受用。 閱讀更多
想要了解宗教初心 靜坐前,先跟天地表明,我把自己交出去了,我願意沒有預設立場的,去感覺體內體外的大自然。空,是第一個感覺,然後是地,地的承擔力,想要去感覺地的柔軟時,看見身體從核心開始粉碎,碎成粉末。 生命的無常感,就是從這種感覺開始的,原本習以為常、以為很實在的東西,一夕間地動山搖,再也不能依靠或提供慰藉了。 閱讀更多
「神」就是流動如如 我們進入森林,其實要不斷照見自己身體上這股流動的生命力,感受每個呼吸與萬事萬物連結,感受不著別人的苦,連結即斷,生命意義消失,只剩麻痺,吸不到氣,呼不出氣。連結不斷,我才吸得到氣,呼得出氣,這樣息息相關的感覺體驗,讓我有種深刻的幸福,讓我自然而然想要好好連結,活得更自然更流動,也幫助每個有緣的人,活得更自然更流動。 閱讀更多
聞思要深深受用 在完全收縮完全膨脹中,體驗到的是真心,是金恩博士援引十九世紀廢奴主義牧師西奥多•帕克(Theodore Parker)的:「道德宇宙之弧固長,但最終指向正義。」我們禱告的對象,就是天賦的靈(真心),是生命朝著真善美不斷開展創造的宇宙動力。 閱讀更多
有「當下」才知怎麼對待 問題是「現在」,現在怎麼對待自己?一定要知道對待自己這個「當下」,才有辦法知道怎麼對待別人、怎麼對待境界。這是立足點,立足點一定要對,才有辦法出發、才有辦法真的行動。只要這個立足點不對,所有的動都是錯的,這叫做「動念即乖」、「開口即錯」。只要這個「當下」不對,就會「動念即乖,開口就錯」,所做所想所說,馬上就有對立…… 閱讀更多
包水餃也是修行 像今早在挑撿韭菜中,我端坐正知呼吸的清理,呼吸就進入很有韻律的收縮膨脹中,等停下手中的工作後,身心變得異常平靜,周遭的聲音都變成背景,感覺耳根對聲塵失去了連結,聲音對身心來說,不再有一個刺激一個反應的模式。 閱讀更多
原來自己還有對象 每一句法語都深深剌痛內心那充滿成見、不會取捨,不懂謙虛、沒有心量的自我。「透過關係,我更了解自己,我更獨立,我更自由。」關係就像一面鏡子,透過關係,才能了解自己,看到自己夠不夠獨立,夠不夠自由。在關係裡面,對方要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什麼,只要對方的要不是我的嚮往,我就要主動帶路。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