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動情緒記憶的表情 當我們開始感覺別人的痛苦時,那是成長的開始。心,一旦開,再也關不起來,情,一旦深,再也無法不愛。我願意,在每一個關係裡,發現自己,認識自己,看見自己的靈魂,看見每一個人的靈魂。從此,只對準真愛,連結每個人的最好與最美。 閱讀更多
貼近天地的心 完全收縮完全膨脹,也在於我面對每一個身心浮現的狀態時(主要是念頭),真的讓它好來、好去,讓生命的每一個當下,好來好去,真的不要再追了,真的不要再抓了,真的不要再不甘心了,這一生,已經花太多時間在追求那些虛假的,恐懼那些很可能失去的,沒有時間再浪費了,那些失去的、浪費的、出錯的、歪掉的,惟有透過「現在不妥協地真」,才是真正的彌補。... 閱讀更多
學習需要同學 每個人說話都盡量求真,但是,就像畫畫,畫得再逼真,也只是「像極了」。聽別人說話,我們不是在看字面上呈現出來的「表相」,他這麼說不代表他真的這樣想,因為我們有很多的防衛機轉,很多無意識的隱藏,和自圓其說。聽話,是要聽到每個人的靈魂,聽到他的核心價值是什麼,他的所說所作所想到底繞著什麼樣的價值觀走?他的魂是否對準了靈?永遠相信,每個人都嚮往對準真善美的靈。 閱讀更多
健心房的第一次 這一輩子,跟我們說最多話的就是自己,當我們對自己的內心對話習以為常,我們也就在不知不覺中陷入負面的思考模式和生命態度了。靜坐,可以幫助我們發現自己平常到底是怎麼跟自己對話的,然後,慢慢去調整出最有幫助、最能夠給自己能量的對話方式。 閱讀更多
重新面對自己的過去 我們不鼓勵一年花很多時間禪修,因為,那樣就失去了對照,雖然,「未經檢視的生命,不值得活。」但是,「沒有真正活過的生命也不值得檢視。」如果一年到頭都在禪修,就好像那個從15歲到75歲﹑花了60年在寫自己傳記的人,不太可能有足夠的體驗去理解生命。.... 閱讀更多
幸福長的工作 什麼是家? 「不會爭,很親的才叫做家。世界上一切最親的關係,都是非血緣的,一種是教友,一種是異性/同性伴侶。」 基督徒的教會,幾乎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家,這是佛教做的比較不好的,佛教向來只提倡出家僧團的家,對血緣的家是看不起的,對非血緣的家是漠視的,不像教會是一種非血緣也非出家人的家... 閱讀更多
「自由‧獨立‧最真」的關係指數 原來關係中隱藏著「自由‧獨立‧最真」三個重要的元素,三者相輔相成,關係密切,關係中沒有自由,也就沒有獨立可言,沒有前面兩者,就不可能做最真的自己,討論過程,看到對方有種豁然了解明白的神情,我們的對話算是有了很好共同的交集。 閱讀更多
內心對話要到位 心在哪裡? 心,就在妳最有感覺的地方, 如果對整個身體有感覺,心,就是整個身體。 如果對別人有感覺,心,就包括了別人, 如果對全世界每個人都有感覺,心,就跟世界一樣大!一切就從身體開始,從對自己的身體有感覺開始。 閱讀更多
身體是怎麼呼吸的 很輕鬆地頂著,順著中心線,感覺會陰,感覺從百會到會陰的呼吸,很自然的呼吸,感覺每一口呼吸的起落,呼吸量慢慢飽滿完全,感覺著呼吸的初中後,很清新地感覺著,幾個呼吸後,呼吸量頓減,只剩下鼻頭涼涼的氣息,輕輕地感覺通體的清涼,一股歡喜從心窩湧現,忍不住笑開,感覺這股膨脹的力量向四周散去,再收攝回鼻頭,感覺著綿長的氣息,一呼一吸,很飽滿的感謝。 閱讀更多
躲在暗處的羞辱 記得Rita F. Pierson有一場TED演講。她說,課堂上「教與學的關係」是兒童學習的關鍵,Kids Don't Learn from People They Don't Like. 院長也說,人是感情的動物,因為感動而流動,嚮往深情的美,是生命最大的驅動力。厭嫌只會助長逃避,不利於學習。感恩有法,讓我從一個不自然、扭曲變形、不像人的人,開始找回人的路。 閱讀更多
呼吸怎麼那麼短 如某種蝴蝶,很漂亮,但為了怕被吃掉,就要吃毒草,但因此也很短命。好比兩個人對話,通常一開始是怕受傷,自我保護,之後怕對方先出手,就先發制人,態勢上變得要攻擊、刺傷、發洩、擊垮對方,從而失去了拉近距離、理解彼此的機會。人際衝突、世間戰爭,不都是同一個反應模式? 閱讀更多
讀懂身體奧秘 上座的功德,是讓呼吸讓身體自己在調,只要管好姿勢,管好呼吸就好,其它交給身體,信任它的智慧。這時也才懂得身體不是我,不是我的,它是由六大聚合,因緣變化,身體的奇妙與奧祕真的很有趣,感覺著第一次有些讀懂身體奧秘,與學法修行事怎麼一回事的興奮。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