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媽媽的「不捨」 女兒說:「我會覺得這樣把家人丟下有點不捨。」果不其然,女兒也用「不捨」表達了對我的在乎。 我說:「每個人都有一片天,當我們相聚時就可以分享彼此的那一片天啊!」「如何面對寂寞那是我的功課。」如果子女不能讓我「放心」,我這個媽媽迴向給子女的不就是「不安」? 閱讀更多
最真最美的倫理 萬物之靈的「靈」(spirit),在德文中,用的字是geist,指的是一種會不斷想要自我更新的「良心」,因為沒有人會希望自己對生命的認識是錯的、假的,不管有意無意,每個人每天都在學,都想要更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這個意思,如梁啟超所說:「不惜以今日之我,戰昨日之我。」 閱讀更多
異性婚姻比同性幸福? 這次《民法》972條的修法,擬將條文中的「男女」當事人改為「雙方」當事人,婚姻不以性別劃定,平等適用夫妻權利義務之規定。其目的在落實婚姻平權,同性婚姻合法化。但《反同》團體的訴求是反對同性婚姻及收養合法化,認為會破壞正常家庭關係,要求修法須取得全民共識,透過公投解決。 閱讀更多
關係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感覺大家都很想跟人連結,但是結婚或家人這樣的關係並沒有讓我們的連結更有深度,沒有讓我們的心更自由,反而是在中間産生了某種距離。 我和一歲小女孩之間的距離或許是陌生造成的緊張,那夫妻之間的距離是什麼?父子母女之間的距離又是什麼?伴侶交往之間的距離呢... 閱讀更多
性傾向無障礙的愛 以愛為名,要矯正或治療別人的性傾向,只顯得這樣的愛很恐怖。壓抑性傾向會導致自責、羞恥、抑鬱、焦慮,甚至自殺等問題,壓抑性傾向換取認同或接納,人就必須掩飾,不可能自由的往來。Gigi和她父親觀念不同,但又彼此接受,不會強迫對方要接受自己的想法,尊重對方的想法,也尊重對方的自由,而沒有想要強迫對方接受自己的觀念,這樣的態度才能夠共存共榮。... 閱讀更多
何辜? 往源頭再看,我同時也看到了:上帝給人獨立判斷的能力與選擇的自由,但人卻很容易自以為義(是),不跟別人對話、交流,先入為主,只聽到自己內心的迷執,聽不到上帝的聲音卻以為聽到,尤其居高位者,有可能因為自我感覺良好,而讓偏差的思惟越來越大,一意孤行,結果是以閉鎖的心靈在禱告,只聽自己要聽的,誤認自己的判斷是上帝的意旨,而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 閱讀更多
父母到底是甚麼 曾經,當母親,常常讓我覺得我不夠「是」;當社工老師,我也覺得自己不夠是。我是誰?我到底是誰?為什麼我有心做到的,和實際完成的差距這麼大?這個大哉問,曾經在生命的許多階段都不時敲響,心裡的懷疑和不確定,或濃或淡,若重若輕,但我知道它一直都在,不曾褪去... 閱讀更多
快樂的家庭主夫 我有好長一段時間,很錯亂也納悶,很好奇地想為什麼先生的眼睛長得跟我不一樣?為什麼我在家總是看到家事這個沒做那個沒做的?為什麼他都看不見?我們的差異怎麼這麼大?我們的眼睛我們的瞳孔構造是一樣的嗎?不知哪裡出了問題? 閱讀更多
探視姪女 我是親自見證她有著客家女性勤苦耐勞與堅忍不拔的一面,堂哥車禍往生,留下兩個孩子給她,最大的才一歲多,她哭斷肝腸哀號,我聽了當下就心碎了。喪禮不久,就聽從長輩的安排,與堂弟結婚,不久與公婆發生劇烈的齟齬,……孩子拉拔大了,堂弟又胃癌走了。媽媽也常有感而發,真的難為堂弟媳,不到50歲,辦了四場喪事,堂弟媳如何走過漫漫長夜?一步一腳印,想起她,我總是默默在心裏祝福。 閱讀更多
看懂「家人」這齣戲 對人要求「善」多於「真」,易落入武斷說教或對待式的成見,「先真後善」才能尊重的空間,才不會先入為主。如果認定「家人」有通財之義,缺錢就要互通有無,人與人之間,恐怕會更現實更勉強而不是更自然。關係能否回歸自然,要看人的精神狀態-火大四部曲「諍→怨→恨→害」你是在哪一關? 閱讀更多
這樣的人狗關係 雨果離開比爾的蔽護,在動物行為矯正中心,就只能放下原先的依賴與黏著,牠獨處了一兩天,就開始想要找朋友。人也一樣,每個人都想要跟世間連結,但這樣的連結絕對不是互相依賴和黏著,如果彼此的連結不是讓彼此更自由、更懂得尊重、更能學習成長,而是互相牽絆,這樣的關係對彼此害多於利。 閱讀更多
當動物溝通師失靈 西薩看出了女主人Susan Hill只在意自己是否果斷堅決(assertive),想用念力控制狗,她忽視了冷靜的影響力。而且西薩也發覺了裘蒂只是警戒,牠並不焦慮,真正焦慮的是第一隻狗宙斯。宙斯有過多的精力,一直想找其他狗,發洩掉牠過多的精力,才能對治牠的焦慮不安。裘蒂只是容易受宙斯的影響,宙斯安穩了,裘蒂也就放鬆了,問題在宙斯。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