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智學院

三昧智學院

  • 首頁
  • 線上閱覽室
    • 練習心靈體操
    • 聆聽真心之籟
    • 主題影音
    • 深度閱讀
    • 波羅密酷卡
  • 交流園地
    • 院長專欄
    • 共筆部落格
    • 學員見證
    • 青年平台
    • 電子報列表
  • 關於我們
    • 三昧智
    • 見證分享
    • 連絡我們
  • 首頁/
  • 線上閱覽室/
  • 練習心靈體操
  • /交流園地

親緣完勝血緣?

電影《我的意外爸爸》日文原名為《そして父になる》,原意是:「如是成為父親」。電影英文片譯名是《Like Father, Like Son》,中國譯為《如父如子》,香港譯為《誰調換了我的父親》,或許在探問「什麼才是父親?」史帝夫‧賈伯斯兩歲時生母就送給人領養,之後只認養父不認生父,教養真的比血緣重要太多。賈伯斯23歲時與女友「意外」生下Lisa,因與女友常爭執得不可開交而不肯承認自己是父親,直到Lisa 9歲時經由姑姑(賈伯斯妹妹)Mona的協助,或許也因Lisa一直沒有養父,父女才真正團圓,血緣此時有了特定的連結。

閱讀更多

那一年媽媽三歲

我想像著那個讓媽媽記憶深刻的夜晚:幼幼的身軀,小小的步伐,她堅持不要抱不要背,她要「自己走」,走在暗暗長長的山路。總覺得這是媽媽生命啟蒙之一,媽媽的「獨立」體驗是從「自己走」開始,雖然她是一個人摸索著長大,我相信,她的心印著自然天地。

閱讀更多

協力車像風一樣飛起來

我很由衷與他們分享,讓惟毅拿到駕照後,很有信心快速上路。其實,背後最大的推手是修行上的導師,他一再開示:關係是幫助彼此建立信心,是榮耀彼此、分享喜樂,不是綁架對方,愛是讓對方更獨立、更自由、更不依賴。父母要幫助孩子也能力得到他想要的,相信因緣,要深心信解,對生命要有信心,要學習放下,放心,要愛而無礙,相信對方會照顧好自己…..讓我學習放下,

閱讀更多

「虧欠感」不會更幸福

當誠實面對自己,我們其實都知道:「虧欠感」不會幫助任何人更幸福,「虧欠感」只會耽誤彼此的人生。我們都曾經是「虧欠感」的受害者和加害者,我們親身體驗過。我們一定要告訴下一代,每個人的快樂和痛苦都不是「來自於」別人,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苦樂負完全的責任。

閱讀更多

懂愛比有對象重要

相容性不是愛的先決條件,反而是愛的一種成就(Compatibility is an achievement of love; it must not be its precondition)。要真正去愛一個人所需要的人格成熟度,其實適用於愛任何一個人,當你越懂愛,你愛的對象就不再那麼重要了,你愛的是全世界。

閱讀更多

舞者用全身細胞說話

一個好的舞者,對身體肌肉的鬆緊、動作的節奏、還有周圍的空間,都非常精準敏感。所以,跳舞的訓練不是只有在舞蹈教室裡,平常的說話,就是在訓練了。舞者,是用全身的每個細胞在說話!

閱讀更多

「無所求」沒有工具性

「無所求」沒有工具性(instrumental),是看到對方的「有」,不是看到對方的「沒有」(例如認定對方疏懶被動)。只是很主動地想辦法去引導對方,過程沒有壓迫強求,對於結果如何,更沒有抗拒或抓取。正因為無所求,才會尊重對方的主體性,不被自己的偏見、好惡所蒙蔽,才能有靈感說出對彼此有幫助的話。

閱讀更多

愛犬小熊的臨終關懷

今天真的很難過,也哭了很久,想到六祖惠能說過,我們不是沒有喜怒哀樂的情緒,而是完全的入流。照三昧智的表達,喜怒哀樂也是完全的收縮,完全的膨脹啊。所以我覺得今天的愛別離,我也能體會到當年那個死了老婆還擊瓦高歌的人的心情了。

閱讀更多

二伯母走了

想到這些生命中的女性長輩,他們雖然走了,卻永遠活在我的記憶裡,我身上多多少少也承襲著他們的優點。「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宿昔。」每一個人在世間,都是想要展現他的最真最善最美,而這些美麗的身影,就像真愛一般,會永遠留傳下去。

閱讀更多

「愛而有礙」的痛

主動就是在關係中,不只是考慮自己的最好,也去考慮什麼是對方的最好,願意呼喚對方的最好,同時也嚮往自己的最好,尊重雙方的主體性,在關係中激盪彼此的更好。我相信,從今而後我願「無礙的愛自己」;也願在關係中,對準「主動」;不把對方看成器量狹小、脆弱、少信的被動客體。

閱讀更多

姪子的照見很真實

感覺姪子的照見很有趣,也很真實,很發人深省。我於是又問:你認為人是萬物之靈,還是人不過就是動物的一種?遺傳的因子勝過後天人為可以改變的?這個嘛…他猶豫很久,最後的結論是「人的慣性與遺傳因子,是很難扭轉的,像把拔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閱讀更多

只怕失真不由衷

我與家人之間,還是沒跳脫很傳統方式連結,今天我終於理會也看到自己像個傀儡在配合演出,對待式的人際關係與世間思維,讓身心很不享受,我不再是過去的我了,我要尊重自己的感受與需要的空間。自由就是由自:由衷做自己。不怕失去自他,只怕失真不由衷。活了50年,才開始懂什麼是自由。

閱讀更多
  • 最先
  • 上一篇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下一篇
  • 最後
三昧智學院
2025

電子報訂閱

追蹤我們

FACEBOOK  

ID: @ois0151p
使用行動裝置時,
可點圖直接加好友。

聯絡我們

samadhispirit@gmail.com

Back to desktop version Back to mobile version

Login form

  • Forgot your username?
  • Forgo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