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家人」這齣戲

2016-10-02一虹

s380 1昨夜睡眠很鬆沉,醒來忽然聽懂了弟家人經常性的情緒抱怨話,也知道如何應對。我要重新詮釋「家人」這齣戲:

媽跟弟一家人同住,一家子有婆媳、夫妻、親子問題。媽耳重聽所有看不慣的家事就會罵媳婦,弟媳秉性善良都忍到情緒臨界點突然爆發反擊回去,弟有躁鬱症最討厭兇巴巴的人,以為媽是家人感情不和的主因,卻沒看到他自己情緒狂暴又怯於跟家人交心造成的後果。妹每週回去跟媽和弟家人團聚聊天,不時通報最新消息給我。

一開始是弟寫信給妹(他的二姊)請代轉達意思給哥,媽加予弟家人的苦太強了,他不忍太太精神受苦,盼哥接媽回去住。當兄妹討論有所結果時,弟媳突然否決:「媽做人很好,只是耳重聽產生誤解,讓媽週期性發作一下就沒事。她真正的苦來自弟(丈夫)不跟家人交心!女兒(姪女)都討厭爸爸!」

妹想調解(善解善導)夫妻問題,弟媳就會抓狂「我乾脆去死好了!」…。我很疑惑:既然人都敢死為何不敢「離婚」?有更好的路可走,為何偏要選擇絕路?

曾經寫信問弟和弟媳這個問題,竟然把想自殺的弟弟喚醒-對家人的態度有了改善!起緣於前年中秋節團圓飯弟跟親友喝酒,大姪女怕爸爸酒駕又肇禍,精神病發作在親友鄰居面前哭鬧不休,我問大姪女怕什麼,「若爸媽離婚分開住,從此喝酒肇事不關家人的事,好不好?」她卻說:「寧願爸爸死,全家就平安了!但是我很矛盾,怕爸爸去自殺,人家會說我害死的!」…

那次呼喚,改善了弟家人的關係,我才發現弟喝酒用意在跟人有更好的連結。因他個性閉塞不善於分享更怯於表達愛,喝酒讓他釋放敢說。可惜弟媳和姪女們都不懂!弟的改變很需要家人的溫情擁抱,少了這份擁抱,弟不久又縮回去了。

今年中秋後我回去看家人,邀妹看了一場電影以色列裔導演娜塔莉·波曼的處女作《愛與黑暗的故事(A Tale of Love and Darkness)》,以阿戰爭猶太人建國前後的國仇家恨,種種不適應讓女主角走上絕路。

妹說內心戲好沉悶,我卻對人的行為產生好奇回味無窮。這部戲靜下心來看會有很多啓發,最大感觸是弟家人的苦簡直小巫見大巫!戲結束,妹妹若有所悟-弟媳經常性的情緒發洩,可能是她的習慣,她發作過後又會跟家人嘻嘻哈哈重修舊好,「所以人的情緒話不要太認真聽!」

這句話聽起來好像理所當然,但是觸境千回百轉像迷魂陣,碰到了才知道有沒有醒悟?妹妹智慧開竅,因為她的心靜得下來,不被關係牽絆!我若沒學到「善比真困難 」,也會跟世間人一樣看不懂「家人」這齣戲。喜歡電影裡頭這句希伯來語的經典註解:Your innocence will never abandon you,人有沒有靈魂不就決定在此!

對人要求「善」多於「真」,易落入武斷說教或對待式的成見,「先真後善」才能尊重的空間,才不會先入為主。如果認定「家人」有通財之義,缺錢就要互通有無,人與人之間,恐怕會更現實更勉強而不是更自然。

關係能否回歸自然,要看人的精神狀態-火大四部曲「諍→怨→恨→害」你是在哪一關?弟和弟媳都止於第二關,因為他們都看到對方的善意,所以都不願離婚,發洩抱怨以死威脅竟然變成「討愛」的一種表達!?

妹也會傳達弟的善意給弟媳,當然弟媳對弟的抱怨-所有弟的事情(苦惱)都不讓弟媳知道,好像防備她這個「外人」!也有必要讓弟知道。不過弟媳萬萬沒料到,她不時抱怨弟弟把家人當「外人」不顧念家人的感覺,會影響大姪女對爸爸的恨意-恨到精神病發作?現在很多成年子女搬出父母家在外獨立自主,可以減少親人間無謂的干預。這一家人還有很多功課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