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與姊夫大不同

2016-04-14 一行

s320 1今天的講堂生命中的第一個關係,其中有段開示「關係中只要少了主體性,多了有所求講條件,就會打結不流動,失去尊嚴」最亮眼,讓主題更加突顯,也讓我們意識到關係最重要的是什麼?

先生與兩個姊夫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很尊重我,從不會限制我的行動,除了過年、端午節、中秋節邀我跟他們一起回去過年節外,其他時間,他從不勉強我是否要和他一起回去,讓我享受充分的自由與空間。

關係少了主體性,感覺就像菟絲花,必須依附在另一個人身上才能存活,不得不有所求,條件由別人開,尊嚴也是別人來給的。

回想走過的成長歷程,感覺年紀愈大才愈知道自己要什麼,特別是接觸靈修之後,渴望活出真正的自己,才常會停下問問自己:什麼才是自己要的,什麼不是自己要的,如何才能做最真的自己?若是從學校主流教育來看,如何讓生命活得快樂有意義,很遺憾,這樣重要的問題,反而被忽略了,學校總是教導我們如何成為一個受歡迎如何融入傳統框架裡過活,忠孝節義、慎終追遠、子孝孫賢、溫良恭儉讓、……把我們每個人的主體性都掐死了,當完成所有的學位,幾乎也被主流教育毀得差不多了,變成很識時務、很市儈、很投機取巧、很沒大志…..變成一個沒有夢的平庸者,能賺大錢就盡量賺,管他什麼正義轉型,普世價值、世代不公義,好像不敢再做夢了,那是遙遠不切實際想法,要能守著現世安穩的生活就不錯了,整個人生都沉下去了,生命跟著歲月一起褪色了。

想到自己的二姊、大姊一輩子的生活,都活在傳統要求的框架下,也好像是姊夫的魁儡,她們也幾乎不敢活出傳統女人以外的角色與生活方式。二姊曾經想學瑜珈,讓身態輕盈些,姊夫不放心,怕她變壞(又不是小孩)曾偷偷的跟蹤幾次,二姊就放棄了,乖乖回去她的枷中。不自由慣了的人,是無法想像自由人的生活方式,家中最看不慣我的就是她,怪我怎麼成天上這個課上那個課,上班外的星期假日乖乖待在家就好,相夫教子不就是女人的天職?!她曾好幾次質疑我說:你不是活得好好的嗎?幹嘛沒事找事做。學這些有的沒有的,又不能幫你賺錢,幹嘛要這麼費力氣,亂花錢…..為自己活對她來說這是天方夜譚,她的世界只有孩子先生,再來就是兩隻新養的蜜袋鼯。大姊也是一樣,他們最幸福的時光,就先生兒子孫子女兒媳婦大家聚在一起,吃吃喝喝,不然就是出國旅行。研究所同學有著高學歷,她們的生命藍圖好像也不出這樣的生活模式,都是有所待的條件,這些需求,都是非常短暫趨樂避苦的方式,把人生無常、苦、無我的實相掩埋在表面構築的快樂。

主體性需要自己放膽去活出來的,過去的我是非常膽小脆弱的,一副怯生生的,人生總是需要面對許多的課題與挑戰,不時被挑起的恐懼與不安,還有一再碰撞傳統文化的制約與要求,一路跌跌撞撞的,漸漸發現許多的恐懼、不安與碰撞,反而像一盞明燈,指引出一條未知不熟悉的道路,讓靈魂有機會長大,強迫我學會許多基本的生活本領,領悟無常、苦、無我的生命實相,帶領我走上探索生命的真理與道路,反而領略到生命的某些真理,關係不是相互綁架的,是相互成全的,最好的關係就是沒有關係,才能給出對方絕對的空間,同修室友的關係比夫妻關係更好,情感更長久,這樣關係顛覆了上一代婚姻既有的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