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導小孩正知正念

2018-01-20 玲真

s477 1心理學家戴維森(Richard Davidson) 演講冥想神經學的出現(The Emergence of Contemplative Neuroscience)。他花了大部分時間在講冥想對神經學的影響。比較吸引我的是最後一段 (48分56秒開始) 關於他們心理中心對一群四到六歲的小孩做的實驗研究結果: 

戴維森和他的同事們針對這群孩子設計了一套教導學齡前的慈心課程(Preschool kindness curriculum),希望藉由孩子們對當下的正知正念,提升孩子的社交、情感和學業技巧。一次半小時、一週三次、總共八個星期。部份教案如下:   

第一週:正念的身體、播下和平的種子(mindful bodies and planting seeds of peace) 

第二週:我身體內所感覺的會反映到我的外在所做 (what I feel on the inside shows by what I do on the outside) 

第三週:我們可以處理內在和表象的問題(we can work with problems on the inside and outside) 

第四週: 仁慈所在~一個你可以去正念體驗你內在感覺的地方(kindness place: a place to go to be mindful of what is happening on the inside) 

第五週: 當我們平靜下來後,再來處理我們的問題(working our problems when we have calmed down) 

第六週: 感恩:實踐正向情感(gratitude: practicing positive emotion) 

第七週: 與眾人跟地球的連結(interconnectedness with all people and the planet) 

第八週:對我們世界的感恩與關懷;總結(gratitude and caring for our world and wrap-up) 

為了驗證上課的效果,在這些孩子還沒開始上課前,研究者先調查每個孩子在團體裡最喜歡和最不喜歡的同伴,然後給每個孩子一些貼紙跟四個信封。四個信封上分別貼了四張不同的照片:每個孩子最喜歡的同伴、最不喜歡的同伴、陌生的孩子、和一個生病的孩子。 

戴維森開玩笑說,貼紙是這年齡層小孩的貨幣!也因此是最便宜的實驗! 

實驗教學開始前,幾乎每個孩子都把大部份的貼紙放進他最喜歡的同伴的信封。課程結束後,貼紙分配的很平均~最不喜歡的同伴、陌生的孩子、和一個生病的孩子所得到的貼紙,幾乎跟最喜歡的同伴一樣多。 

這些研究者很浪漫的用簡單的語言進到幼兒園和這些學齡前兒童對話互動、談科學的東西。譬如說,他們跟孩子說,我們的腦子不同的部位、會在我們感覺悲傷、沮喪或快樂的時候,變得比較活躍。我們可以改變我們的大腦,讓我們更好! 

另一個教授問孩子們:當你專注的時候,你的身體會發生什麼事?它會很忙嗎?孩子們都搖搖頭!教授說:當你專注的時候,你的身體會變安靜、變慢!你可以專注在外面發生的事情,你也可以注意在身體裡面發生的變化! 

教授邀請孩子一起吸氣往上伸展、呼氣身體往下鬆落放鬆! 

研究者用好玩的活動教孩童看呼吸:他們在每個孩子的肚子上放一塊小石頭,要他們注意腹部隨著呼吸起伏時,小石子如何跟著上上下下。這個叫「肚子上的好朋友」的活動,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之一! 

四歲的威爾斯是個過動兒。醫生建議服藥,但他的父母選擇嚐試另類的方法!… 威爾斯有電梯恐懼症,因為他曾經有過不好的經驗、而且那時他的父母不在電梯裡。每次幼兒園的孩童要搭電梯到別的樓層,都必須有人特別帶他走樓梯。老師沒有用威權強迫他和別人一樣(在台灣,這叫「方便管理」);老師坐下來和他談,希望多了解他的恐懼,並提議陪他一起搭一次電梯。但威爾斯馬上哭出來!老師柔聲要他深呼吸,並把他擁入懷裡安撫! 

威爾斯跟其他孩子爭奪東西時,把對方弄痛弄哭了!在台灣,老師會先大聲制止威爾斯;但在這個幼兒園裡,老師先安撫被弄哭的孩子:你這裡感覺緊嗎?…用你的手告訴我,身體裡面哪裡緊緊的?(找到身體的對應區「回身」!) 

啜泣講不出話來的小人兒摸著喉嚨。老師說,好!看著我!把你的手放在肚子上,跟我一起呼吸!準備好了嗎? 

孩子跟著老師深深吸一口氣、再慢慢呼氣!他停止了哭泣! 

老師再轉向威爾斯,問:你看他這麼傷心,你的感覺是什麼? 

威爾斯說:傷心! 

老師:你也覺得傷心? 那你指給我看~你身體的哪裡覺得傷心?(找到身體的對應區;「回身」!) 

威爾斯的手撫摸著腹部。 老師問:所以不是很舒服,對不對?威爾斯點點頭!  (呼喚他的由衷與慈悲心) 

戴維森說:社會情感的學習,是要教導孩子如何變得在情感處理上更有智慧、教導他們在採取任何行動前,要先考慮到別人,而且要更有自覺心,更知道自己的情感是什麼! 

最後,老師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成功的解決了威爾斯搭電梯的問題:老師給威爾斯一個裝滿碎紙的小瓶子,說:好好用力搖一搖、就像你很生氣的時候! 

威爾斯開心的搖動這個新奇的玩意,小瓶子裡面的很多碎紙片紛紛飄起! 

老師說:現在這個小瓶子就是你很生氣、不安時的心! 

然後,隨著紙片緩緩落下,老師說:我們看到你的生氣的念頭慢慢沉靜下來!  

老師把小瓶子收回後,話題一轉說:我聽說如果你搭電梯,你會變得非常生氣或不安!這是真的嗎? (後面這問句好讚!老師沒有預設立場!) 

威爾斯點點頭! 

老師:那樣的事發生時,你身體裡面的感覺是什麼? 

威爾斯說:害怕! 

老師邀請威爾斯一起走去電梯。她真的是用邀請的:我在想我們是不是可以現在一起走到電梯那裡去? 

威爾斯拒絕了! 

老師這時再拿出那個小瓶子,再邀請一次。  她跟威爾斯說:等等當你開始心裡面感覺害怕時,把瓶子搖一搖!這樣好嗎? 

孩子興高采烈的拿著瓶子,跟在老師後面蹦蹦跳跳的走向電梯!電梯門開啟後,老師先進去。她再跟威爾斯確認一次,是要當下就搭電梯、還是改天?威爾斯退縮了!老師尊重他的決定! 

不知又過了多久(影片裡沒有說),另一個老師再邀請威爾斯共乘電梯,並准許他邀請一個朋友作伴。這次威爾斯雖然很篤定,但進了電梯後開始不安!老師要他搖動小瓶子、並看著小瓶子裡的碎紙片。隨著紙片緩緩落下,有電梯恐懼症的威爾斯平靜了下來! 

作者在一篇討論威大心理健康中心課程成果研究的文章裡,指出,除了社會情感技巧增進外,研究成果也顯示,這些有參與威大心理健康中心課程的孩子們在學業方面的表現比沒上過這課的孩子們好,而且在某些可以預測未來成功的領域的進步,也比沒上過課的孩子們大。 

已往的研究顯示,在孩提時代如果有自我調整的能力,可以預測未來在健康、教育程度和經濟穩定上會有更好的結果。研究者認為,孩提時代是最好的讓孩子有這些技能的時機,因為他們的頭腦正在快速的發展!這些技能也可以幫助他們應付未來生命中的壓力。如果有方法可以增加孩子這些技能,就可以幫助孩子對準一個更正向的生命軌道! 

研究者希望可以開發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的教案,最終並且可以和學校的「日常」結合,讓這些以正念為基礎的做法/活動,成為老師教學的依據和學生看待學習的態度! 

在他的演講裡,提到了威大健康心理中心的特色:他們在研究科學的同時,也實踐佛法(Practicing science, practicing dharma):在一個競爭的工作環境裡,實踐慈悲喜捨(the four brahamavirharas),尤其是喜心(sympathetic joy)。 他們也奉行謙虛,時時提醒自己「不知道的遠遠多過於知道的」(Practicing humility and frequent expressions of not-knowing).  他們完全的誠實、不完全倚賴(實驗)結果(Radical honesty and non-attachment to outcome)。中心裡設有靜坐室(practice time in the lab=time on the cushion). 中心給研究生和博士後研究員避靜的假期(Giving graduate students and post-doc time for retreat). 大家經常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表達感恩。… 

演講中,戴維森提到這個課程已有超過200個學齡前孩子參與。而在威大的網站中,該健康心理中心免費對外界提供此課程。截至去年八月底,已有來自世界各地超過二千個教育工作者提出申請。 

延伸閱讀: ‘Kindness curriculum’ boosts school success in preschool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