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世間在裡面」

2010-06-29 一書

s328 2「可能有旅遊的行為,但完全沒有旅遊的欲望」。認識院長25年了,一直在思惟院長這句話。

完全沒有旅遊的欲望,正因為世間完全在裡面了,世間完全內化了。不會想要旅遊,有旅遊的話,一定是因為需要「非旅遊不可」的生命連結,不是有需要旅遊。旅遊就像公務、就像說話。對愛旅遊、愛說話的人而言,旅遊或說話可能是種欲望,他們無法想像旅遊或說話可以是慈悲無量心的行為。

我們一直以為有行為,必有欲望。佛教似乎給了我們負向的思惟:好像世間一開始就是無明,然後就是無明引發的潛伏行為,然後就是不可能安住的身心,所謂「識緣名色,名色緣識」。接著是六根不知量的六根不淨,種種無明觸受接踵而起。

負向的思惟是生命就是苦,修行是為了離苦得樂。旅遊、說話或性行為,都是苦,都要迴避。

正向的思惟是生命一定有苦,但只要心明,佛性自現,一切行為都可以是對生命的禮敬。

「無明」所代表的最多最多只是一個起點,並不是一切行為都是以「無明」為起點。如果一切行為都是以「無明」為起點,世間早就毀了。世間縱使很不完美,但天空永遠給世間人最美麗驚艷的景觀,天底下永遠有天真爛漫至情至性誓願走出最愛與最嚮往的生命的人。

話說一個大家津津樂道的故事,有位老太婆建了一座茅庵,供養一位遠方來的青年修行。 多年來,她常令一名妙齡孫女噓寒問暖,送飯供衣。

後來有一天,她決定試試這個遠方青年的修行究竟怎樣。她叫那個女子抱住遠方青年問:「當此時節感覺怎樣?」

孫女遵照老太婆的指令去做,遠方青年當下愣住了,立即收攝心神唸唸有詞地說:「枯木倚寒岩,三冬無暖意!」

孫女回來,如實稟報。

老太婆聽了生氣地說:「看來,我白白供養這位遠方青年二十年了!他對你的需要漠不關心,不聞不問,即令不必表示熱情,但至少也得表示關懷!大可不必如此冷冷淡淡!」老太婆一氣之下,放了一把火燒了茅庵,把這個遠方青年趕走了。

老太婆看起來比起遠方青年浪漫多了。

古早以來,「性」這個人生大事,總是讓人不曉得如何拿捏。有一派佛教的負向思惟傾向於「性」就是「淫」,甚至於說「萬惡淫為首」。說世間一切惡都來自「性」。殊不知此說法大謬矣。

院長24年前就引述新約的約翰福音16:12,他說,耶穌在這個章節一直重覆一個極重要的主題:『我還有好些事要告訴你們,但你們現在擔當不了。』

「性」之惡,來自對「性」的誤解。或以為「性」是動物性需求,或以為「性」是滿足自戀,這一來,「性」再也不是美好的事。

肉身生命來自性關係。生命不是惡,其源頭也不應該是惡。當性關係完全是出自真愛,就完全不是性欲了。性關係絕對可以是「禮敬天地.禮敬彼此最真的心」的行為。性欲未調伏的人難免將心比心,想像每個人的性行為都是萬惡淫為首」的淫,這樣一來,當初爸媽生下我,就只能是「淫行」,只能是萬惡淫為首」的欲,不管是意外或計劃,都不可能出於真愛。

如果生命都來自「萬惡淫為首」的淫行,生命就不可能美麗!

真正的性行為出於真愛,像細菌無比天真的交換信息、無藏無對無礙的交溶。細菌之間的關係好親密,他們無時無刻、毫無保留的交換基因信息,相濡以沫如呼吸空氣般自然平常。很單純的交心交重,很淨信的交換消息,完全流動的交流讓每個人的學習進步很快,人類文明也因之突飛猛晉。

人類因為對「性」的誤解,因為自己無能調伏性欲,就把「性行為」一古腦兒的當成是「性欲」。想到「性」就想到「性欲」,想到「性欲」就想到洪水猛獸,肉身生命的源頭不再唯美。

如果旅遊、說話或性行為,都是對生命的禮敬,就禮敬吧。如果旅遊、說話或性行為,再也不是對生命的禮敬,就迴避吧。

世間沒有別人的意思是不把別人當成報復的對象,不把別人當成宣洩的玩具。只有至情至性,愛人如己,禮敬生命、禮敬最真最美最善的真心!由衷待人、不覆藏自己的動機、身份,世間在裡面,一起走出最愛最嚮往最憧憬的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