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的男人心

2016-03-07一心

s305 1離婚後,他一直渴望再組成一個所謂「完整」的家庭。

在台灣社會中,男性在家庭中的角色是比較佔優勢的,婚前,有媽媽照顧,婚後,有太太照顧,嚐過被照顧的好處之後,男性比起女性,會更願意再進入另一個婚姻關係。倒是已經體驗過婚姻、然後恢復單身的女性,除非有其他很強的誘因,否則,誰還會想再處理一個新的婆媳關係?誰還會想再忍受不對等的家事分工?誰還會想要再失去一次為自己作主的自由?更別說,這個社會中一個40歲的女人和一個40歲的男人,就算其他條件都一樣,男人的選擇就是比較多。

那晚,我們談話時,他不諱言,在這段伴侶空窗期,有生理需求要克服。其實,他願意討論,我就覺得很不簡單、很值得鼓勵了,不過,我想,正因為這個社會塑造了「男性有生理需求才是正常的」的觀念,所以,「性需求」的討論,反而遮掩了更核心的問題:他真正渴望的,是「有一個女人完全接納他」。

短時間內,性,也許可以提供這種「被另一個人完全接納」的幻象,但這只是一時,深層原因絕大部分是心理的需求,而不是生理的。我可以理解,要一個40歲的熟男在從小一起長大的女性友人面前說出「我渴望有一個女人完全接納我」這種話,實在有點強人所難了,比起來,講生理需求也「單純」許多。

在台灣,過了「擇偶期」的女性,如果還沒有遇到那種「被完全接納」的關係,通常,比較不會再期待和追尋了,但是,男性就算到了六、七十歲,還是會期待有朝一日「能被一個女人完全地接納」。比起女性,男性對親密關係的依賴較高(必須透過另一個人對自己的接納才能肯認自己不是那麼失敗),加上父權結構下男性在家庭中比較多掌控,這也許解釋了不論是單身,或是離婚後不再婚的比例,女性都明顯高出男性。像2014年的美國電影《控制 (Gone Girl)》如果再多拍幾部,應該會讓這個比例產生板塊移動。

感情生變的過程中,還有一個微妙的心理機轉,也是很多男人不願意面對的,那就是「被比下去」、「被取代了」、「自我被貶低」、「自尊心受到傷害」的感覺,女性當然也會有這種感覺,但是,因為社會對「男性氣概」的強調,男人更會多了一層丟臉、被羞辱、被去勢的感覺,可能也就更急於透過下一個關係來證明自己還很行,是女人不上道。

也許很幸運,真的找到了一個理想的對象,然而,如果不回來面對親密關係的本質,那麼,自我被詆毀、自尊心被傷害的問題,會永遠存在。就好像一個從小被父親遺棄的女兒,長大後,找到了一個顧家的丈夫,表面上看來是完美大結局,但實際上,只是彌補了過去的缺憾。多數人,都是活在過去,建立連結,是為了彌補過去的遺憾,延續過去的歡愉。與其說兩個人連結了彼此,這樣的關係比較像是:兩個人在同一個時空中、各自連結了過去。

真正的連結,發生在此時此刻生命的自然流動。前提是允許彼此做最真的自己,但做最真的自己,並不是允許了就做得成。

兩人之間的親密結合(身心靈),有一個很重要的意義叫做「重生」,透過原本自我疆界的打破,揉合出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的自己。想像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應該是一個對自己更深切的認識。所有的關係都像鏡子,向一面無藏、無猜、無畏的鏡子坦露,在鏡子裡面很自然會看到喜不喜歡這樣的自己。什麼讓我卡住?

做愛,就是為了體驗那種全然的流動,就像鼻子通,當我們真的細細品味鼻子通有多麼舒服,我們不會再去要一些有的沒有的,也會更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更有能量去投入自己覺得真正重要的事。同樣的,如果我們體會過關係的自然流動,我們就會發現,原來這才是我們要的啊,也就不會再把能量花在爭取那些枝微末節的東西,比如:「為什麼我說的話你都不記得?一定是你不夠重視我!」、「我為你犧牲那麼多、你讓我發個脾氣會怎麼樣?」…。

愛情,是一種很浪漫、很美麗的想像,一種很同心、很契合的感覺。同一個靈魂的愛情,可遇不可求,大部分人只能退而求其次,讓愛情退為親情或友情,這樣也很好,但是,我們可以不必放棄那個美麗的嚮往,而且,我們可以從自己和自己的關係開始,鍛鍊那種自然流動的生命品質,從喜歡自己的一個呼吸開始,喜歡自己的身體開始,自然、沒有罪惡、沒有自卑、自尊自重自由地、表達身心的情感。

延伸閱讀:2015真男人要訣,所謂的男子氣概究竟是什麼?


站長的話:

先生的同學打電話來,說他在我台北娘家的附近買了一棟四千萬的公寓房子,約三十幾坪。他說,那棟公寓打算給已婚的兒子,以後就跟兒子住一起了。至於原本在內湖的房子則是要給女兒。先生問他怎麼不買大一點的房子,他說他能力僅能做到此了。

我跟先生說,三代人住三十幾坪的房子,每天照面,媳婦應該會受不了。因為之前我的鄰居,以及先生的姊夫都曾或是出錢幫兒子買屋,或是要求兒媳婚後必須同住在老家,結果最後都是鬧到不歡而散。雖然兒媳可以免費的住到房子,但因為房子是爸爸的,兒媳沒有空間的使用權,生活作息也受到管制,沒有什麼發言權,家事的分配又不平等,處處受壓抑的兒媳最後都寧願選擇搬出去

上文說40歲的男人習慣在婚前受媽媽照顧,婚後受太太照顧,嚐到受照顧的好處,所以即使離婚,也願意再走入另一段婚姻關係。女人則不然。而60歲的傳統男人,當習慣於掌握較豐厚的經濟資源,又嘗到受照顧的好處,他還是希望主導一切,要兒媳承歡膝下。可是當兩代人有不同聲音,終究會唱出荒腔走板的調。(2016-03-08 季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