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或獨居的吸斥原理

2015-03-03一賢

中午出去用午藥石,同事談到現在社會很奇妙,人常常坐電梯下樓,再搭車到離家不近的運動中心跑步。他說為什麼不爬樓梯、走路呢?這讓大家又聯想到我們現在住大廈裡,連對門鄰居都不認識,而鄉下地區大家和鄰居都很熟悉。大家感嘆人和人之間的距離真的越來越遠了。

其實,這也只是表象,人和人之間的距離並不是因為認不認識而決定的。即使最親的親人之間,一直以來心靈上的距離都是存在的。

晚上太太談到他大哥和女兒之間因為夫妻關係的誤解而不親,又提到我弟弟跟弟媳說「媽媽只有一個,媳婦可以再娶」的渾話。

天底下多少夫妻是床頭吵,床尾合?有多少人是因為子女而忍氣吞聲?有多少人用離家出走或外遇來逃避?有多少人無法隱忍而大打出手,甚至刀棍相向?

父子、母女、兄弟姊妹,即使有血親關係而同住一個屋簷下,也可以咫尺天涯。

關係真的是對彼此有益嗎?還是關係最後變成生命的魔咒和遮障,有了關係反而徒增迷障偏執,讓彼此的生命更加困難重重和痛苦?

高宜凡文章《全球吹起獨居風樂單族,向你招手! 》說:「社會觀念大解放,一個人居住,不再代表孤獨,也可以是快樂生活的象徵。」

為了讓單身族在2月14日情人節也能活得自在,2003年起,每年的情人節已被定為「國際樂單節」(Quirkyalone Day),消解情人節「應該有人在身邊」的心理壓力。

根據《歐睿國際(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調查的戰略市場訊息,全球獨居人口上升,據國際研究機構Euromonitor估算,全球獨居人口由1996年的1.53億人,增至2011年的2.77億人,15年間上升逾80%,部分地區如瑞典、挪威等,逾40%住戶為單人住戶。2013年新數據顯示:獨居最盛的地區在西歐、美國與東歐,獨居比率最高的前5個國家是挪威、丹麥、芬蘭、德國、瑞士。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還一度被封為「全球獨居首府」,近六成住宅都只有一個人。

主計處資料,2010年台灣的一人(獨居)戶近163萬戶,占全台家戶數的比重,已來到22%,估計今年逼近200萬戶。2012年15歲以上單身人口已超過960萬,比起2006年增加100萬人。

對於獨居比率越來越高的傾向,有些人憂心忡忡,擔心獨居對社會關係和族群發展有不良影響。其實這才真的杞人憂天,因為真正的問題根本不在獨居,而是在我們建立了什麼樣的關係。傳統社會婚姻觀念「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不過是一種沒有主體性的從眾心理(Conformist mentality)。

獨居也許是更自然、更有主體性,如果結婚能比獨居更浪漫更有主體性,那結婚自然比獨居更有吸引力。結婚好或獨居好,選擇結婚或獨居,只是很單純的吸斥原理,或也可說是緣分問題。

如果關係是束縛、是黏著依賴,不是為了互相成全,不是為了一加一大於二,不是為了讓彼此更自由更獨立,如果所建構的關係不會讓生命更有意義,更珠光輝映,那要這樣的關係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