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想的意思是「無為法」

2025-03-01 院長

u234

看鳥獸蟲魚看花樹,都在看什麼?都是在做森林想。

面對森林,你不會想改變什麼;面對植物園動物園,你就會想改善什麼。

面對動植物,感覺動植物完全接納自己,動植物對自己的身心狀態,健康或疾病或衰弱,沒有一絲一毫的排斥。

動物不會不接受自己、不會鞭打自己。即使同類動物之間,有體質優劣,比如為了求偶或爭奪資源而打架,有打輸打贏,動物也不會用優劣來想自己,牠們完全接受自己的資源、天賦,有什麼就受用什麼,對親疏聚散,也從不抱怨或抗拒,這就是動植物的「無為」。

人類忘了「無為」,有很多對自己的不接受。

在動植物身上,很容易看到主動認真單純浪漫,感覺牠們自然不造作,從不嫌棄自己、看不起自己。

森林想,就是跟動植物學「無為」,越深情凝視牠們,就會越接受自己。

森林想,你不會想要改變,森林想不是公園想,不需要環境改造的工程。

人如果不接受自己,不真就會造作,人性會被扭曲。

「無為」要跟動植物學;「有為」要跟最優質的人學。

「優質」不是那種市場價值高、有聲量、有點閱率的,而是靈魂有對準的。

「優質」不強調天賦。因為天賦學不來。不否認有些人有語言天賦、音樂天賦、運動天賦、數理天賦,都不是我們能學的。

我們要學的(或是要教的),是大家都學得來的,是幫助每個人更貼近自己的靈魂、更能接受自己的自然、更對準人性的真善美。

Q:一直思索「有為法是外身;無為法是內身」… 讓我聯想到「正知正念」…正知是不是也可用有為法;正念用無為法來解讀?!

A:字面上的意思最簡單。「有勉強用力」就是有為;「沒有勉強用力」就是無為。上座練習無為,下座練習有為;上座練習被動,下座練習主動。無為就是內身,有為就是外身。上座引導下座,下座迴向上座。主動中有被動,被動中有主動。內身供養天,外身照顧地。內身是空,外身是色,色空交溶。

Q:有為,無為,是否有先後?我想,如果有為在先,因原罪關係,人性容易造作,失去自然,若無為領導有為,容易讓我們看到以真為主角,善為配角的人性展現。

A:有為無為相輔相成。無為是背景,有為是前景。無為是地下,看不見的;有為是地上,看得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