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是為了看見真相

2013-02-17共修法談

u142 1

宗教人關心整個時空的生命脈絡,為世人找到安身立命的核心價值,他會連結過去現在未來,他關心所有人的福祉,世間在裡面,他看事情一定看根源,呼喚一定從本心呼喚,他對人有深深的相信和愛,他相信每個人要的都是活出最真最好最美與最自然,他只管做對的事,主動帶路。不會隨俗流轉,不會跟著主流權貴的利害趨避走,不會被動的隨境轉。

佛法講的三種欲貪

傳統宗教以為欲愛(欲貪)講飲食男女,是焦慮所驅動的欲望,當成是身心不夠安靜放鬆,才抓取往外宣洩的出口,這樣子對飲食男女的理解相當膚淺,完全不了解真正的飲食男女與宣洩無關。飲食男女是開展生命的窗口,透過飲食男女,我們更了解生命,就像戀愛是種浪漫的生命態度,戀愛是直接面對生命複製的源頭,是一再尋伺人與人之間為什麼要結伴。是不是因為結伴,我們更了解自己;因為親密關係,我們更獨立更自由。對親密關係誤判,感情才會迷執。真正的飲食男女是完全的信任與放鬆,對開展人性的最真最自然饒有裨益。讓人無法信任與放鬆的飲食男女,才是傳統宗教講的欲貪。分不清楚飲食男女的正反價值,會讓社會產生更多問題。 

有愛(有貪)是害怕不安穩、抗拒無常變化,為了防堵變化而產生的權力欲、佔有欲與控制欲,講究門第、階級與禮貌,害怕民主,害怕主體性、害怕別人有自由意志,因為害怕而壟斷資源與資訊,製造貧富懸殊,好讓權貴有役使低收入者的最大空間。有人想控制別人,就會有人被控制,產生很多的不公不義和苦難,這才是真正的問題。 

無有愛(無有貪)是冷漠、與世隔絕,很多人常說不要談政治、不要說會讓人心亂的東西,資訊那麼多我哪知道哪個是正確,這樣的封閉、冷漠、懶惰、善惡不分、拒絕學習,才是最大的問題。 

體制化的宗教往往對「有貪、無有貪」避而不談,一味譴責飲食男女的欲望,或者將飲食男女說成是「有貪、無有貪」的源頭,忽悠了「自我」或主宰欲才是一切問題的根源,迴避少數權貴主控國家資源的分配問題,無形中變成階級意識與貧富懸殊的幫兇。 

每個人都要真實的去看到自己在害怕什麼?我們要教育每個人好好照顧自己,做自己最想做的事,也尊重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權利,每個人都有平等受用資源的權利,常常問這樣公平嗎? 

人與人的關係完全看感情,自然而然,不要用僵化制式的教條來要求,不怕失去自己、不怕失去別人,不要勉強別人做非他份內的事。 

私人領域的生活,飲食、男女、菸酒等,盡可能給最大的自由空間,盡可能尊重絕不批判,而公領域涉及「有貪、無有貪」的濫權侵權與強凌弱的暴力,一定要接受監督,公職擁有壟斷資源與資訊,主宰別人、控制別人的公權力,稍有不公,就是苦難不止的根源。 

我們需要普遍的公民覺醒,如果每個人就他所關心的議題,都去參加NGO非政府組織、NPO非營利組織,就會連結成很大的公民團體力量,這才是民主的基石。 

當年佛陀、基督要走的路,一定是幫助每個人做最真、最好的自己,建立好的連結,尊重、支持、順應彼此的最真、最善與最美,實踐真正的愛。宗教如果不是做這樣的呼喚與連結,那宗教的意義又在哪裡?人活著如果不能活出最真最自然的自己,那活著的意義又在哪裡?對於一切阻擋別人做最真的人的體制與框框,如果不能去除,那為何還在傳佈,為何還會被歌頌?迷執這樣不公不義的體制,是一切文明的恥辱啊! 

人是唯一會在乎過去現在未來的物種,也是唯一會在乎其他人類和物種未來的物種,放眼幾千年的歷史,我們並沒有鑑往知來,我們一味享受人類有史以來最豐富的資源和科技便利,卻沒有因而創造大家共同的福祉。地球人口高達七十億人,已經造成地球空前的壓力,如何在時間的縱軸和空間的橫軸中看清楚脈絡,從而找到安身立命的準則,是需要發揮宗教智慧的地方。 

回到本心,回到相信,回到身心的安靜與放鬆,我們就回到最自然,那個很能享受清風明月,很能受用六根,一點點資源就很容易滿足的最根源本初的狀態。這樣子的滿足是為了看見真相,看見不公不義的體制對人性的扭曲,不是為了迴避。 

人類問題根源清晰可見,剩下的只是願不願意切實行去而已,宗教人不會記掛什麼時候才會成功,只是單純浪漫的一路堅定行去,因為這是生生世世最美的約定--「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為償多劫願,浩蕩赴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