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量的聽話

摘錄自2013年07月02日共修法談

u080 1如何聽話?

「每句話的述說都是一個省略的結果,但我們要聽的是講話的因緣背景,不是結果。諸識法如幻,聽話要聽到背景因緣。」

比如對方說:「我媽媽去了你的診所看診回來很開心。」這是前景,不是背景。背景就是:她為何開心?

「我們都喜歡看到所愛的人開心,因為媽媽開心,兒子更開心,而溯源這樣的開心是因為你的因緣,讓我們母子很開心。」

聽到人家一直讚美,感覺對方是在歌功頌德,會楞在那裡,不自然不流動,就因為沒聽懂對方的話。如果從背景因緣的角度來聽,就不會聽到歌功頌德了。

「對方稱讚的並不是我,我不會覺得人家在稱讚我;任何人稱讚我,我只聽到對方開心、有能量。」

稱讚只是反應對方開心,而你剛好是對方開心的來源,或者是媽媽去看了你的診,回向給兒子,兒子開心,當然回頭感謝你。

既然對方稱讚沒什麼實在的內容,怎麼會覺得對方「有」說了什麼?!把沒什麼實在話聽成「有」,表示已經貼黏了,貼黏依附在那個「有」。不管人家說什麼,都不宜覺得在說我,單純分享你的開心不開心,如此而已。

若對方說的已經超乎事實,那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平常人講話都不是很實在,有不確定該不該說的顧慮,說好不說壞,很平常,都只是一種連結的方式。

如果覺得對方好像是說太多了、說過頭了。表示你在「管」了。你的注意力可以選擇,本來就像風一樣吹過去,總不能抗拒說這時候怎麼颳這麼多風?!沒有把他的展現看成自然現象。就像突然颳起西北風來了,總不會說,這個時間怎麼颳起西北風來了!對自然現象起風做了不自然的判斷。「八風」吹不動的「八風」,是文化習慣的不自主,「開口便錯,動念即乖」,只因失去了主體性。

抗拒對方的不自主(身不由己)是因為你把他看成「不自然」,其實,不自主也可以看成是自然,看成自然,便會不迎不拒。

問題是:你認為他不應該在這個時間點,颳起風來。當你回答不夠自然是因為你判斷了、生起抗拒了;當你的心沒有判斷,只看做很單純的文化現象,對方只是表達近日心開的善意。

稱譏譭譽是不能控制的文化現象,沒有應該不應該。臺灣人從小被父母要求說話要甜,要會「做人」、不要「得罪」人。每個人都有他表達或做人的養成方式,沒有辦法去批判的。有些人說讚語,純粹只是潤滑自己說話起承轉合的尷尬,瞭解這是一個文化現象,就沒有所謂的應該不應該。若是在教學,就可能會告知對方這是應該或不應該。但在人際往來沒有所謂對不對,除非要寫批判文化的文章。

五蓋…

「受之有愧」還是有一個我在受,但我們是「無受」無對象。

無對象的意思,不只是我沒把自己當成對方講話的對象,甚至對方講我也是無對象,因為都只有事,只有因緣,因緣非我。一般人是「有對象」的講話,「有對象」指「不自主」。但我們可以「無對象」的接。對方「有對象」來沒關係,我們儘管「無對象」的接納。

有人說不是要由衷嗎?怎麼要我不要當真或認真聽?「當真」的意思看到對方的主體性,看到對方身不由己的困難,不要把他的話當成一個實體來接。本來就沒有一個實體,他只是傳達一個開心的態度,傳達「明或無明」。禮多人不怪,但你卻覺得不必這樣或不用這樣,這叫干預因緣。

五蓋的背後是無明,是注意力不當。沒有(如理作意)根本作意才會有生五蓋,五蓋不會無端生出來,從十二緣起來看,一定來自於沒有「明觸」,在觸受之間不經意就生。

只要看到自己「注意力不當」就好,這樣比較直接,不用分析自己落入五蓋的「欲貪蓋」。注意力都是放在因緣,就像一開始講的,不要去聽「果」,要聽因緣,聽因緣就只聽到「明或無明」。「欲貪蓋」不是罩門,一般人分析因緣會歸因於自己「欲貪蓋」的罩門,問錯因緣就是沒有對準上游源頭。唯一的對焦是「無明」,不是「欲貪蓋」。一般人把人家的話都當成上游在聽,都沒有在聽背景,講這句話背後的起心動念是什麼?其實起心動念很單純,只是很多人在起心動念跟講出來的話是無法控制的,很多人對人家兇或對人家好,都不是他能自主的,就像有人失控發脾氣,只因他身處在無明。

若是看到有人發脾氣,你的反應是:

「你怎麼對我發脾氣?!」「怎麼可以對我發脾氣。」「你有什麼資格對我發脾氣」,立馬就槓上有對立了,這就是看結果。

若是看因緣,就可能會主動關切:「你心情不太好喔?!」不需要說,「心情不好,不要發洩在我身上」,除非是教學需要或同修梵行的切磋,一般人不需要這樣。

「六根知量」就是不要取結果或下游的相,取到結果或下游的相就輪迴了。

一般人都在結果上反應,叫做刺激反應一直輪迴,所以一個境界出現,已經是個結果,若不去看現象的源頭,卻處理下游現象,是處理不完的。因為源頭不是對方能控制的,對方一直稱讚你,不是他能自主的,他不稱讚可能會壓抑得說不出話來,沒有出口反而難過。就像有人辱罵你也不是他要的,是他不能自主。

隨時隨地都看到對方的需要,就是「明」。

醫生看診,真正的需要是看病,而不是其他的東西。病人只是來確認一下。這個世間有大部分人是冷漠,好不容易能遇見一位醫生可信賴,而且很親切,這是難得的。看到他真正的需要,就單純幫他安心,想要跟你流動,因為對方不知你的需求,當然只是用讚美。

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法」地的「法」一開始就已經是依循自然,「法的語言」就是讓自己自然一點,如同指月之指,就像GPS導航儀;不能說不要導航儀,氣象變化大,容易迷航的。減少迷路的方法,就是說出你我他嚮往的路徑,歌詠出什麼是最美麗的東西。

很多人都有「我語取」,執著「自己的語言邏輯與思考模式」,又愛臆測「量」度,「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愛拿自己的尺寸去「量」別人的長短大小,嗜欲深者很難理解別人沒有嗜欲。要學習入別人的心,要放掉自己,下手處就是多聞思,每個當下多問「法」,多問解脫者所說所想所做的依準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