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關係中的虔誠

2025-05-15 院長

u237

宗教的虔誠,有一個人格化的對象,比如:超越族群的上帝、接地氣重感應的媽祖

我們的虔誠,是冥冥中一股業力與福慧對冲的力量,是生命自然演化的現象,是因果的自然法則。

「要看的是因緣,不是因果?」

因緣是看起頭,因果是看結尾。這兩個都很中性,沒有不好的意思。

強調因緣,是因為我們在乎那個起頭,才能夠操作;對於因果就是面對已經發生的,我們完全接受。世間最大的問題是不接受、抗拒就會扭曲真相。面對因果,就是了解真相,然後從因緣下手。

耶穌基督最後的「不確定」,不是質疑上帝。而是與魔鬼纒鬥,瞬息萬變,他需要在壓倒性的壓力下應變,他需要身心絕對的安靜接受最新的「情資」。因緣本來就一直在變,每個當下必須不斷歸零,並重新對準,命運沒有絕對的「劇本」。就像戰爭中,下了一個指令後,又會有新的情報進來,我們必須保持開放,根據新的情資,再調整判斷。

如果「劇本」固定,反而容易接受;正因爲「劇本」隨時在更新,才更顯折騰!

生命的現象就是這樣,一直需要更新,重點不是無常,也不是變來變去,而是要「應變」。

「虔誠,運用在人與人的關係中,會有點難以想像,具體如何操作?」就是完全的接納,然後從對方生命終極的利益出發。

但這個完全的接納,不是讓你耍賴,或是讓你佔便宜;不是滿足眼前的要(短視近利),而是接納你做不到的困難。因為,我排斥命運或者因果,沒有用。

因為我相信,你真正要的,就是靈魂可以開展。

在關係中的虔誠,就是幫每個人對準。

「為什麼對準這麼難?」

因為注意力煥散,因為業力很容易被帶風向。

拿掉我的先入為主。從虔誠和靈魂的角度,才不會有那麼多情緒化的東西和糾結,才不會受對方的表情聲音影響。

把自己空掉,完全接納對方,直接進入對方的現實與理想,了解對方越不接納因果就越扭曲真相。

在一個家庭的案例中,家事有分配好,但先生耍賴不做,要兒子去做,兒子被勉強不開心,覺得很不公平…。

先生真正的要,是當兒子拒絕你,你如何面對,身為母親,如何拿掉自己的糾結,真正看到兒子的要,是學習如何跟父親的施壓對話,相信先生不想要只是在壓制兒子,相信先生也想要用靈魂對話,而不是只有短期的利益,或是耍輩分的威風,複製上一代對待他的模式。

身為母親,要幫先生踩剎車,因為有看到,先生不是不要好好跟兒子對話,只是業力衝動來,失去耐心,一時心急。

因為對準靈魂,所以,開口出去,沒有對立,用先生最內在的靈魂對話。當然,我還是會保持謙虛,因為也許我想的,還不是最乾淨的你,但我會覺得很接近了。

「如果修行的功力不足,我們會有很多的先入為主自以為是,即使想要入對方最深處的要,還是有可能入錯了,怎麼辦?」

就是要練習,入錯了,師會校正。

最近,兒子在學校遇到一個問題,班上有一個胖女生,因為都擺爛,所以,同學都不喜歡跟她同組,老師後來就生氣說,那這個報告就不要做了。

方法是:跟她談條件,先約法三章,加入小組,需要做到什麼,而且,這些是每個組員都要做的,如果她沒有做到,再把她退群,這樣的話,她至少可以死得明明白白,而不是像之前,大家都不解釋,就拒絕她,那她就不知道問題在哪裡,可以如何改進。

這個方法,兒子覺得很不錯,以後可以這樣做。

回到虔誠的操作,一定是先要有放空的Being,回到本然、無為、沒有造作的狀態,才能夠接受因果,然後深觀因緣,對準方向Doing。如果沒有先放空、接納,那通常就只有糾結兩種結果,一個是互不往來,另一個就是角力,比誰的力氣大。

接納的功德就在於,當我們真的接納了自己,自然而然會有一種向上向善的力量,有Being的放空以後,就一定會有Doing想要去做,這才有方向感節奏感,去成長,去開發自己的潛能。

基督徒很容易喜樂,或是跟媽祖進香的香燈腳,很容易感動,正因為,他們感覺到自己被神、被媽祖,完全地接納,媽祖或神,都不會看不起我,所以,我就變得很單純,做我能做的,不眼高手低,不嫌棄自己,也不用跟人比高比低,只管一小步、一小步地走。

同樣的效果,也有可能來自於大自然,大自然對我完全的接納,水不會嫌我髒,大地不會嫌我胖,抱一棵樹,樹也不會嫌我煩燥脾氣差,不會想要改變我。當我被接納,我也不會排斥水、不會排斥大地、樹林,互相接納,自然而然生出一股喜悅。

宗教徒最基本的信,就是相信,神不可能會嫌棄我,所以,會生出單純喜樂。常常不開心,主要是因為害怕懷疑不被接納。

從日常生活中,去體會,對象先是自然,然後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