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基督教的傳教優勢

2015-07-04 院長

u244我原本以為印地安人都是遊牧民族,搭帳棚,騎馬打獵。

但是在安野光雅的繪本(介紹美國)中我看到他們的門是蓋在屋頂,爬梯子進去,晚上將梯子收起可以防盜賊。

在這個聚落裡竟然也有建一座小教堂,我查了一下,美國原住民後來也多信基督教或天主教。這和台灣不同,歐洲白人和漢人都是航海技術發達後,進入這些新天地,開墾或佔據了原住民的土地。

但是台灣的原住民是不會去信仰漢人所信仰的佛教或民間宗教,可是美洲原住民或曾被奴役的非裔人都還是願意去信仰歐洲白人信仰的宗教。

Q:美洲原住民或曾被當黑奴的非裔人,會信基督教或天主教。台灣的原住民也會去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卻不會去信仰漢人所信仰的佛教或民間宗教。這跟基督教或天主教比較強勢有關嗎?

A:原住民一開始對所有宗教都是有抗拒的,後來發現基督教比漢人「神佛不分的宮廟式宗教」更尊重更包容他們原本的習俗與圖騰,且教會更能提供「歸屬感」,後來又發現基督教有在訴求自由與平等的賦權觀念,讓他們更有自信「人性的平等」而且知道怎麼融入「現代社會」,基督教提供的奉獻與社會服務(教育、醫療),不分出家在家,也讓他們深受感動。漢人很容易表現種族歧視與語言自大。在西方傳教士身上反而看不到。

一方面,天堂的應許為他們提供了希望,並成為塵世苦難的補償,促成了一種形式的消極抵抗 。另一方面,自由與平等的賦權,對被壓迫者(被邊緣化者)有強大的吸引力,基督教為原住民提供了一個積極投入的框架,來理解苦難並表達對正義與生存的訴求。

現實上,原住民與漢人相比,是生存競爭的弱勢,這也逼著原住民向基督教靠攏。類似客家人與黨國靠攏以便對抗人口多數的台灣話族群。最後一個特點是,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傳教士更願意學習原住民語言,漢人宗教對學習語言非常抗拒非常不情願學習。

當然,基督教背後有強大國力支撐不容小覷,「國強民富」絕對有「漢人祖先式宗教」比不上的「家大業大」。佛教國家如泰國斯里蘭卡治理得病懨懨,一般人連帶看不起他們的國民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