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溝通的美感--善解善導

2007-01-01 院長

u229

善解是「了解」,進入對方的心;善導是以「愛」,善巧引導。

沒有了解的善導,就是沒有善解對方的愛,那不一定是對彼此有幫助的愛。如果直接就要善導對方,可能淪為強迫的暴力,彼此的關係就很容易緊張。

善解understand」是站在下面的意思,內含有謙虛。不要以為自己知道他為什麼會這樣,他以後又會怎樣,要先放下成見,不對立,不預設立場,不自以為知道他甚麼。要先『不知道』,才能『知道』,不知道才是知道的開始。不知道就是捨心,就是放鬆、開心,先捨心,才能以愛來引導。

彼此有心結就不可能溝通。

要溝通就先做到不認識對方,因為『不認識』,才有可能沒有心結。要溝通,先做到對人沒有心結,先做到自己無所求的開心:溝通也開心,溝通不成也開心。不要因為不開心才溝通,不要想透過溝通來開心,自己要先做到不認識、不知道,這樣才能放鬆、開心(有空間)。

當看到彼此內心有空間與光線時才溝通。溝通不是為了說服對方、不是為了改變對方,更不是控制對方,是對對方無所求的關心。溝通不是為了自己要開心,是為了將自己無所求的開心、關心與對方分享。

溝通不是要對方接受我的意見,那是命令。溝通要從善解開始,是為了要了解對方的想法,也為了傳達自己的想法給對方,彼此交流互動,看看有沒有辦法找到平衡點,看到可以走的下一步。這是一種平等商量的態度。

一切都是無所求的邀請,包括為自己解釋,也不求人家一定要了解。一旦解釋完,對方不接受,我也沒有關係,對方不了解,我也很開心。你了解也好,不了解也好,我都很開心,這才叫無所求。

溝通中,沒有擔心對方的批判,以放鬆、迎上去的心情,善解對方,也善巧的表達自己的要,柔軟而篤定的表達。

當我們在說話或聽人家說話的時候,我們很容易感受到『詞不達意』,無法隨心所欲、流暢地表達內心世界,有時說了半天也無法說出內心真正要說的東西,這就是感受無我,說出來的都不代表真正的我,也不代表真正的他。感受語言能表達的都很有限,都受限於主觀的取角,不要對說出來的話太在意,要懂得善解更重要。善解每個人說話都是無我的,都是詞不達意,這樣就不會執著。

溝通要符合「對自己好,也對別人好」的真理原則,不是委曲求全,也不是強迫對方。

說,不是以理服人,不用辯才無礙,能柔軟、能放鬆、不用力時才說,柔軟而篤定的表達。

用力地說,是一種想要解釋的衝動,想要改變對方的衝動,是一種苦。

慢帶動快,小聲帶動大聲,柔軟帶動粗澀。